兵不血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役落幕,狙擊英雄,兵不血刃,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十九團傷亡數字,僅第一0六團一個團,就殲滅韓軍3 600餘人。

在上甘嶺戰役及爭奪與鞏固537.7高地北山的作戰中,第十二軍部隊參戰45天,擊退敵人1個班到1個營兵力的衝擊334次,進行了18次規模不同的反擊,計斃、傷、俘敵12 170名。

第十二軍傷亡團以下指戰員4 263人。

截至此時為止,整個上甘嶺戰役中我軍共傷亡15 792人。[ 這個資料來自第十二軍、第十五軍的戰史資料,與志後衛勤部門統計的我軍戰役傷亡總數16 769人不符(11月25日至12月15日共計陣亡:第十五軍4 182人,第十二軍1 606人;負傷:第十五軍7 733人,第十二軍3 248人),但衛勤部門負責收治傷員,除傷員人數(含治療期間死亡的傷員)相對準確外,其陣亡總數是按第三十一師和第四十五師的傷亡比率估算的,與戰役後期的情況可能有所不符因而估算過高。]

在整個戰役中“聯合國軍”先後投入的部隊有:

美步兵第七師;

美空降第一八七團一個營;

韓軍第二師(4個團欠一個營);

韓軍第九師;

衣索比亞營和哥倫比亞營。

共計11個團另1個營,戰役中補充第一0五編練師新兵9 000餘名。

另有18個炮兵營105毫米以上火炮300餘門,坦克150餘輛,出動飛機3 000餘架次。

總兵力60 000餘人。

志願軍先後投入的部隊有:

第十五軍之第四十五師,第二十九師兩個團;

第十二軍第三十一師,第三十四師一個團(第一0六團)。

共計9個步兵團,戰役中陸續補充新兵4 000餘人。

另有榴彈炮兵第二師、第七師,火箭炮兵第二0九團、第六十軍炮兵團、高射炮兵第六0一團、第六一0團各一部,共山、野、榴炮114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

還有工兵第二十二團第三營、擔架營參戰。

總兵力共43 000餘人。

也就是說,在這個面積僅3.7平方公里的狹小戰場上,雙方共投入10萬以上的兵力。

這個兵力密度是個驚人的數字。

戰役中,“聯合國軍”發射炮彈190多萬發,出動飛機3 000餘架次,投擲航空炸彈5 000餘枚,最多的一天發射炮彈30萬發,投擲炸彈500餘枚,志願軍亦發射炮彈40餘萬發,也就是說,兩個高地承受了230餘萬發炮彈和5 000餘枚炸彈的錘打、冶煉。

兩個高地土石被炸松1~2米,變成一片焦土。

山頭被削平近兩米。

美國新聞界評論說:

“這次戰鬥實際上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

“即使是使用原子彈也不能把狙擊兵嶺和爸爸山上的共軍部隊全部消滅。”

多年後,馬克.克拉克上將在回憶錄《從多瑙河到鴨綠江》中寫道:

這個開始為有限目標之攻擊行動,發展成為一場殘忍的挽救面子的殘忍賭博,當一方獲致暫時之優勢時,另一方即增加其賭注。猛烈戰鬥持續14天,以後間隙的衝突又有一個月。

我認為這次作戰是失敗的。

的確,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再也沒有一次象樣的攻勢了,地面戰場的主動權,從此穩操於中朝軍隊之手。

需要重點說明的事,從這一戰之後,志願家維持了近一年多的戰略反守自上甘嶺戰役之後逐漸轉為戰略反擊、乃至戰略反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開局被模擬人生,曹操求我登基!

日落歸山海

小李飛刀之鬼見愁李翰

觀海聽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