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海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刺明,拉丁海十三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原一亂,必然天下大亂。如果陝西起義軍被限制在陝西境內,無論如何,都不會對大明朝造成致命的影響。就好像建虜再彪悍,也無法滅掉大明朝一樣。明朝的滅亡,內因才是關鍵。
富得流油的有錢人不用繳稅,窮得屁股漏風的農民卻要承擔沉重的賦稅,這就是明末的真實寫照。這,才是民亂的最根本的原因。這,也是明末一切問題的癥結所在。農民的問題不解決,國家不可能安定。出現這樣的問題,哪怕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轉世,都是難以解決的。推行士紳一體納糧,依靠統治者本身是絕對不可能的。除非是推倒重來。
當然,免稅的情形也不是完全沒有。
為了鼓勵大家積極的開墾荒地,張準等人研究後決定:新開墾的土地,第一年免稅,第二年按照每畝二十斤稻穀繳稅,從第三年開始足額繳稅。
根據統計報表的顯示,眼下的浮山所,總共擁有八萬畝的田地,剔除新開墾的田地不納糧,還有三萬畝的田地可以納糧。按照每畝四十斤計算,可以收取一百二十萬斤左右的稻穀。加上民眾出售的各種糧食,將極大的緩解糧食壓力。同時,在勞動用工方面,也有了更大的轉圜餘地。
做出決定以後,王銘宇、劉航、侯山平、楊立仁、劉寶玉等人,就分頭去實施。對於這次改動,他們也是相當重視的。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做了相當的調查。對於這個稅率,大部分民眾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不排除有極少數有其他的想法。不過,就算有想法,他們也不可能在浮山所之外,找到更好的生存之地。
當天晚上,張準來找楊凱德,和老人家說起收取賦稅的事情。他有點擔心,這個納糧的決定,會不會讓民眾們覺得自己是出爾反爾,沒有信用。這是很要命的問題。一旦領導者的信用被透支,他的威信,也就不存在了。
沒想到,楊凱德倒是笑了笑,爽朗的說道:“玉麟,你將稅率定下來,鄉親們反而吃了一顆定心丸!你不用擔心,鄉親們不會有意見的!”
張準有些奇怪的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楊凱德笑著說道:“幾千年來,老百姓種地哪有不納糧的?你當初說不納糧,鄉親們都是不相信的,所以,大傢俬底下,都在估計,十月糧食豐收,你會收取多少的賦稅?有些人背後猜測,到時候可能要上繳一半的收穫!現在只要四十斤每畝,比他們估計中的輕多了!”
張準聽老人家這麼一說,倒是漸漸的明白了。
他來自後世,知道廢除農業稅是可行的,也是落實到了實處的。但是,這時代的民眾,根本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當兵吃糧,種田納糧,這是最基本的概念。張準一下子提出種田不要納糧,實在是顛覆了大家的思想。這個餡餅到來得太大,民眾們都不太相信呢。現在,張准將稅率定在每畝四十斤,並且刻碑銘記,鄉親們反而可以放下心來了。
張準不得不感慨,這年代的人們,的確是太淳樸了。
不過,細細回想起來,均田免賦的口號,的確是有些超前了。後世的很多做法,在這個時代,未必可行。社會發展程度不同,相應的法律法令自然不同,照搬後世的經驗,有時候效果未必好。還是老人家說的好啊,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有了楊凱德的定心丸,張準便開始了更改法令的操作。儘管這個稅率,民眾們應該都能夠接受,牴觸情緒不會太嚴重。但是,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風波,操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還是要注意的。尤其是要避免給人留下朝令夕改的壞印象。
朝令夕改,從來都是大忌。
第二天,開始有流言傳出。因為有大量的大型工程需要進行,比如說修葺城牆,鋪設道路,修建水庫,鑿通涵洞等,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有人向張準建議,要求浮山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