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天生此才,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王思任看著眼前這個少年,心道:“天生此才,用於治學,當為鴻儒;用於治世,當為名臣。”想到這裡,問:“張原,我想聽聽你的志向?”
張原道:“就是贏了那姚秀才。”
王思任笑道:“往長遠裡說。”
張原道:“那就是明年的縣試、府試。”
王思任道:“再遠大一些。”
張原道:“還有道試,若補了生員,還得指望鄉試中舉,僥倖中了舉呢,當然要進京會試了,也揚老師之名。”
王思任笑道:“我是問你終生追求的志向。”
張原心道:“我若說大明朝快亡了,到時王老師你會餓死,而我就是來拯救這大明朝的,王老師你肯定會瞪起眼睛、拿起竹尺揍我吧。”恭恭敬敬答道:“學生大志向尚未確立,下月若不能贏那姚復,那麼再有什麼大志向都是空談。”
王思任問道:“你不是有必勝的妙計嗎?”
張原道:“妙計是有,不過也要八股寫得好才行。”
王思任道:“依你這樣的好學敏悟,本月底就可正式動筆制藝,寫出中規中矩的時文並非難事。”
張原喜道:“全賴老師點撥。”
王思任笑著搖了搖頭,他倒是希望張原能說出象北宋張載那樣的豪言壯語呢,不料張原只是要贏那姚復,另外就是想著怎麼一路科考過關,實在倒是實在,就是有點俗——
僕人來報,張公子的家僕石雙來了,還送來了一筐秋白梨。
王思任笑道:“你母親派人接你回去過重陽是吧,好,你收拾一下就回去吧,這幾日讀書也辛苦,明日登高舒懷,解解讀書的悶氣。”
……
山陰習俗,重陽日早起沐浴,佩茱萸、吃栗子糕、飲菊花酒,張原家自然也不例外。
且喜這日天氣晴美,辰時初刻,張岱、張萼、張卓如就聯袂來約張原去登玉笥山,玉笥山在會稽縣稽山門外,與會稽山相連,相傳當年大禹在此山頂得到記載有山河體勢的金簡玉書,這才治水成功,又因為此山峰頂形似香爐,所以又稱香爐峰,乃是紹興府勝景之一,也是會稽、山陰兩縣民眾重陽登高首選之地。
張岱、張萼都騎著大馬,張卓如乘轎,僕從二十人,可餐班十餘位少年聲伎攜著笙笛簫管一併前去,張母呂氏見張岱、張萼都騎馬,也就答應兒子騎白騾出城,囑咐路上要小心,命武陵和大石頭跟隨侍候。
一行四十餘人浩浩蕩蕩穿城過縣,出了稽山門,張原記得上次去觴濤園也是這條路,玉笥山就在觴濤園賀家湖的西南面。
張原騎著白騾雪精,意氣風發,步行雖然健身,到底還是有坐騎神氣,白騾雪精頗為神駿,與張岱、張萼二馬爭馳,竟不遑多讓,三人把一眾隨從和聲伎、還有乘轎的張卓如都遠遠拋在後面,早早的就到了大禹陵下,從這裡無法再騎馬,得步行上山,玉笥山登山石階有一千多級,山勢鬱郁蒼蒼,山道磅礴蜿蜒。
張原三人駐足欣賞陵前碑亭,一面等僕人們趕上來,卻見七、八個士子說說笑笑而來,張岱一看,對張原道:“這都是我們山陰的生員,奇了,還都是去年歲考一、二等的,其中兩位與姚復關係頗密。”
——————————————————
每天求票,碼字有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