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復古或者求新,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晦澀難懂、故弄玄虛,除了讀經之外,更要多讀古文,張原這個主張是非常切實可行的,他沒有提出師法名氣更大的韓愈和蘇軾,韓潮蘇海,韓愈的文章氣勢太足,不適合為八股文拘束,而蘇軾則是屬於天才型別,信手拈來即是妙文,蘇軾的文不好學,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相對來說歐陽修和曾鞏更易師法,這樣學習古文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科舉,以凝聚諸生,除了科舉更無他路,文學主張要有利於應付科考才能應者雲集,張原自己就是身體力行者,張原要以自己在科考上的成功來號召諸生,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張岱、祁彪佳這等少年意氣風發之輩對張原敢指摘王世貞這樣的海內文宗都是擊掌叫好,也贊同張原的文學主張,張原又提議山陰也要成立文社定期切磋時文,張岱等人自是踴躍,“文主歐曾、法宗成弘”就將是山陰文社的文學主張。

範文若、金琅之在山陰待了六天,七月十五中元節後方與楊石香、金伯宗一起辭別張原、張岱兄弟回鄉,張原將自己一年來作的三百篇八股文中挑選出一百二十篇讓範文若帶回去刊印,並自己寫了一篇序文,論作文之道,闡述自己的文學主張,這也是宣傳自己啊,這集子印行得越多,他的名頭就越響,當然,範文若的拂水山房書局也就越掙錢。

現在,張原要專心為明年四、五月間的道試做準備了,力爭小三元,雖然同樣是秀才,但小三元的名聲那是大不一樣的,為了讓楊石香和範文若的書更好賣,他必須努力,必須精研《春秋》,做好經義題,因為他從族叔祖張汝霖那裡得知,王提學的本經也是《春秋》,是知名的《春秋》學者,這就等於是要在魯班門前弄大斧了,這大斧必須耍得好、耍得妙、要入得了王提學的法眼才好,可惜的是劉宗周先生去了京城,不然的話可向劉先生討教《春秋》經義,劉先生是大儒,不專治一經,而是博洽五經,無不精通——

……

山陰的乾旱一夜之間就結束了,範文若等人離開山陰的第三天,也就是七月十九日,這日清晨,張原還未起床,就聽到天井邊的穆真真歡天喜地叫著:“少爺、太太、大小姐,落雨了,落雨了”

兔亭也在叫:“下雨了,下雨了”

張原翻身下床,趿著鞋走到樓廊上,就見穆真真和兔亭兩個在天井裡又蹦又跳,凝目細瞧,果然有細細雨絲飄落。

張母呂氏和張若曦、周媽、伊亭幾個也出現在南樓廊上,都是喜笑顏開,張母呂氏合什道:“觀世音菩薩保佑、海龍王保佑,這雨下大點才好。”

張原起先也擔心這雨太小,下不長,解不了旱情,豈料這雨起先如絲,再就是成滴,最後是一條條雨線綿綿不絕,越下越大了,到了午後,大石頭冒雨跑來報告說投醪河又有水了——

投醪河斷流快兩個月了,張母呂氏在張家三十年只這次見過投醪河斷流,聽說河裡又有水了,心中歡喜,便讓張原、張若曦陪著她,周媽她們帶著履純、履潔一起到後園看河水,後園小樓已完工,桐油也已刷過一遍,現在只樓前臺階未建好,以及一些雜物未清理,再有幾日就可以置辦傢俱器物入住了。

大石頭說投醪河裡有水,其實只有幾尺寬的淺淺細流,隨著雨不斷地下,那河水眼見得就豐沛起來,好似一條隱藏在地底多日的潛龍開始搖頭擺尾浮現——

履純、履潔小兄弟二人來外祖母家四個月了沒見過下雨,這些日子聽外祖母、母親說乾旱下雨什麼的聽得多了,也極渴盼下雨,這時快活得銳聲尖叫,要去淋雨,兩個婢女一手打傘,一手都拉他們不住。

張原看到三兄張萼和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也走到石拱橋上看雨、看投醪河水,幾個人都是打著傘的,張萼卻突然把傘望空一丟,那傘從橋上悠悠飄落河中,張萼瞧得高興,把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人的傘都奪過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