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復古或者求新,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八十三章復古或者求新

拂水山房社的範文若見到張原身邊的楊石香、金伯宗二人,大笑道:“楊兄果然捷足先登,範某來遲了。”向張原三人團團作揖。

張原將範文若、金琅之迎到正廳坐定,武陵端上茶來,範文若打量張原家的門庭和正廳,瞧這格局,三代之內未出過秀才,範文若已經瞭解到山陰張氏有東張和西張之分,西張是官宦世家,狀元第也是指西張,但出身東張的張原其父祖輩庸碌又如何,張原今已是府試案首那就等於有了生員功名,若再能中舉,那隻須一、兩年時間就會門庭迥異、婢僕如雲,科舉時代,其興也勃者屢見不鮮——

寒暄數語,楊石香笑道:“範兄從蘇州來,更是遠客,在下與伯宗兄本打算今日就要離開山陰回青浦的,既然範兄與琅之兄到了,難得一聚,就遲兩日再回去。”

範文若驚訝道:“楊兄幾時到的,張公子就為你青浦社選好時文集子了?”

楊石香笑道:“在下二人是上月二十九到的,介子兄只用了六天就讀了五百篇制藝,細評了其中的一百六十篇,其敏捷神速如此。”

範文若便道:“可否取來讓我一閱?”

楊石香便讓侍僕把選本稿子取來,範文若看了五六篇點評,將稿子還給楊石香,讚道:“張公子的這個選本要讓青浦紙貴了”向張原拱手道:“在下這次從長洲來,便是履上次青浦之約,來求張公子制藝一百二十篇刊刻印行。”當即命僕人將二百兩銀子呈上。

楊石香也知張原現在的制藝必定廣受江南諸生期待,印行張原的時文集必獲重利,但因為範文若與張原有約在先,他也不好求張原把制藝集子給他刊印,這次山陰之行得到張原的這個選本已經心滿意足了,人不能太貪鄙——

這日傍晚,張原在府學宮十字街酒樓宴請範文若、金琅之、楊石香、金伯宗四人,請大兄張岱和三兄張萼一起來作陪,張萼聽說不去百花樓喝花酒,他就推辭不來,說懶得聽滿席的臭八股。

張萼不來赴宴是明智的,酒席間果然說得最多的就是八股,張岱道:“拂水山房社與青浦文社的文友遠來山陰,在下與介子弟也要盡地主之誼,明日邀請本縣幾個文友與諸位一起聚會論文,就在砎園吧。”

次日一早,張岱就派僕人去請周墨農、姚簡叔、祁奕遠和祁彪佳兄弟,還有其他幾個山陰諸生赴砎園聚會,品茶論文,最後少不了要看一場可餐班搬演的《牡丹亭還魂記》,這樣的文會接連聚會了兩日,除了切磋時文之外,更縱論時事,抨擊時弊,意氣慷慨——

既然張原有成立黨社影響朝政的野心,那麼就必須有自己的文學主張和政治主張,政治主張現在不急著表現,文學主張應該要確立了,有明確的文學主張才能凝聚同好,才能影響他人——

嘉靖以來,以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同樣主張復古,張原這些日子思考了很多,是更激進地復古,以“文必六經,詩必六朝”為文學主張呢,還是革新前後七子的流弊,提出自己獨有的文學主張?

在砎園文會的第二天,張原與一眾文友議論前後七子復古派的文章,與會諸生除了個別只讀四書五經別的書都不看的之外,都是頗有學養的,張原雄辯滔滔,指摘復古派矯枉過正、失卻本心之弊,認為復古派循規蹈矩,沒有了創造性,寫的文章子不子、經不經,頗有不倫不類之處,從最近幾科會試程文來看,已經很少看到復古派那種所謂以秦漢之氣行六經、用支離破碎的文句和繁瑣典故的文章,這是時文新動向,所以張原提出“文主歐、曾,法宗成、弘”——

歐、曾就是歐陽修和曾鞏,成、弘是指成化、弘治年間的八股文風,這就是張原的文學主張,要把文章寫得曉暢明白,不要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