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章 一抄到底,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二十章一抄到底
張原卯時初起床,吃了半碗肉餡匾食,現在是辰時三刻,就已經覺得有點餓了,長耳竹籃裡有六塊巴掌大的酥蜜餅,手指輕觸,還有餘溫,便拈起兩塊酥蜜餅吃了,喝了兩口水,打量整個考棚,考棚呈長方形,三面透風,只一面有牆,棚內擺放著二十八張連座長條桌,每張桌子有兩丈多長,可坐八人,整個考棚可容兩百多人,象這樣的考棚有十二個,呈八卦狀排列,圍在中心的是大堂和申明亭——
考生陸續到來,原本空闊的考棚越來越擁擠,張原所在的那條連座長桌很快就坐滿了人,這些儒童磨墨、吃食、搶座位、考籃碰撞、呼朋喚友,一時間考棚內嘈雜無比,張原只在社學讀過半天書,所以不認識什麼人,獨自安安靜靜坐在一邊,他不認識別人,可別人認識他,在他右側的一個二十來歲的儒童向他拱拱手,低聲道:“張公子,還請多照應啊。”
又來一個要照應的,看來縣試作弊是很普遍的,張原微笑道:“在下亦是心裡七上八下打鼓呢,仁兄若作得早,還幫小弟代作兩篇如何?”
那儒童愕然道:“張公子是口占八股、七步成詩的呀,怎麼——?”
張原道:“那都是傳言,傳言信不得的,知道嗎,小弟今日就仰仗仁兄了,等下你寫一個字我就抄一個字,一抄到底,絕不遺漏——”
那儒童目瞪口呆半晌,提著考籃去找別的座位坐,不和張原同桌了,這寫一個字就抄一個字的誰受得了啊。
“叮——叮——”擊磬六響,兩千五百二十三名考生盡數入場,考棚龍門封門落鎖,這時是正辰時,要三個時辰後才能放頭牌開龍門。
山陰縣令侯之翰是主考官,從出題到閱卷都是主考官一個人的事,孫教諭、朱訓導等教官只幫忙維持考場秩序。
見縣尊大人步入考棚中心的大堂,十二座考棚兩千五百多考生霎時都安靜下來,等待出題,很大一部分考生都在心中默禱,期望能猜中題——
過了大約半刻時,十二個縣衙胥吏舉著十二塊題牌進入十二個考棚,張原眼力不好,離得遠,還沒看清題牌上的字,他身邊的一個儒童就已經嚷嚷道:“一個題是‘國有道不’,另一個題是‘如有用我’——”
便有儒童叫苦道:“我的親孃哎,我只知邦有道,不知國有道,哪位仁兄指點一下,這題是出自哪裡啊?”
沒人搭理他。
那胥吏大聲道:“題目就在題牌上,看清楚了,眼睛不好使的豎起耳朵聽好了,一個題是‘國在道不’,另一個題是‘如有用我’——”
一邊說著,一邊舉著牌子繞棚一週,然後將題牌插在考棚正前方的木臺邊,這胥吏坐在高高木臺上俯視眾考生,還有一個衙役在考棚那一端監考,見考棚交頭接耳、盈盈沸沸,胥吏喝道:“各安本座,不得喧譁,再看到交頭接耳說話者,叉出考棚,發現夾帶抄襲者,戴枷示眾。”
考棚漸漸靜下來,然後便是展開卷紙的“沙沙”聲、咳嗽聲、鞋子磨地聲、嘆氣咂嘴聲,難有真正的靜。
張原倒了一點水在紅絲硯上,捏著牛舌墨慢慢地磨,一邊思索“國有道不”這道小題,此題出於《中庸》,完整的句子應該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這是截上題,是縣試常用的小題出題法,想了大約半刻時,一硯墨已經磨得膠濃,張原沒有動筆,繼續想另一道題“如有用我”,這題出於《論語》,全句是“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這也是截上題——
這兩題不算難,張原心中篤定,也不忙作文,方才思考了一刻時,兩篇八股題的破題、承題都想好了,他的長處就是善於打腹稿,這與下盲棋是一個道理,心裡有一張紙,心意一動,墨字滿紙——
冷眼看考棚內其他考生,煞是有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