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三章 蓮花原屬似花人,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農,周墨農笑道:“我與宗子是摯友,怎好收你這錢,宗子收了保銀未?”

張岱道:“我要他兩年後杭州鄉試時請我喝花灑,怎麼,周兄也想眠花醉月?”

周墨農笑道:“妙極,介子賢弟明年補生員,後年便可與我們一道赴杭州鄉試,這花酒斷少不了要介子賢弟請。”

張原三人在府學宮十字街慢慢地走,逛逛書鋪,那姚記書鋪現在已經換了主人,改招牌為週記書鋪了,三人進書鋪一看,今年會試的墨卷本竟然都有了,是今日剛到的新書,還散發著油墨清香,會試是二月初九考第一場,二月十五日考完第三場,發榜要到二月底,現在才是三月二十四日,一個月時間不到,墨卷抄本要從北京傳至山陰,還要雕版刻印,書商可謂神通廣大——

張萼之父張聯芳也參加了今年的會試,本月中旬就有訊息傳回,張聯芳未能中式,也不回鄉,依舊留在京中等待下科再考。

隨這次新科進士墨卷傳回的還有三月初三殿試名單,狀元是周延儒、榜眼莊奇顯、探花趙師尹,張原對莊奇顯、趙師尹二人的名字沒什麼印象,周延儒的大名卻是知道的,周延儒在崇禎朝兩度任內閣首輔,與復社淵源極深,亡國前夕被崇禎帝賜死,周延儒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當然是極有才華的,能兩度出任首輔,當然是城府深沉心智過人的,但最終難逃家破人亡的命運——

一甲三人附有小傳,周延儒生於萬曆二十一年,今年才二十一歲,去年鄉試中舉,今年就會試、殿試雙元,稱得上是文運亨通,張原心道:“時不我待,周延儒科舉之路似乎很適合我,當然會元、狀元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只求三年後進士及第,這個應該可以憑努力得來的。”

周墨農道:“狀元二十一歲、榜眼二十七歲、探花三十四歲,這癸丑科殿試前三名都是年少俊傑啊,下一科,不知我輩能不能榜上有名?”

這會試程文一共三卷,收首藝兩百餘篇,售價一錢八分銀子,比一般書籍要昂貴,張岱、張原、周墨農三人各買了一套,這是時文風向標,必須揣摩。

此後十餘日,張原閉門不出,在家裡讀書、習字、作八股,張若曦經常為弟弟誦讀詩書,看弟弟習字、作文,心裡極是歡喜。

穆真真這些天也一直在這邊,午後張原練字時,她也坐在書案一角,認認真真懸腕寫字,張原沒讓她臨帖,只讓她把會認的字學會寫,穆真真現在已識得一千多個字,千字文已全部能背誦,但要想順暢地閱讀書籍,必須識得四千字,所以她現在開始讀《左傳》,這是張原安排的,張原不讓她讀四書五經,他要讓穆真真讀史——

穆真真自然是張原讓她讀什麼她就讀什麼,有書讀她就很快活了,坐在少爺身邊寫字,心裡甜滋滋的。

……

紹興府八縣,參加府試的儒童過萬,縱然紹興府的考棚規模大,也容不下一萬人一齊考試,所以只能分開考,從初五日開始,先是嵊縣、上虞和餘姚三縣的儒童先考,初七日是諸暨、蕭山、新昌三縣的儒童考試,會稽和山陰兩縣的儒童安排在初九日考試——

紹興府、山陰縣、會稽縣,兩縣一府共一城,府衙和考棚都在山陰縣這一側,所以從四月初一開始,就有其他縣的儒童陸續來到山陰,有親戚的就借住在親戚家,沒親戚的就住客棧,山陰縣客棧爆滿,很多儒童只好住到會稽縣那邊,甚至住到城郊去,年幼的儒童還要由父兄或者塾師陪送,所以四月的山陰縣是人滿為患,要持續到月底發案放榜才會散去——

張原佔了地利,只在家裡靜坐等考就是,初八這日天剛擦黑,張原早早就洗浴睡覺,因為府試與縣試不同,縣試是天亮進場、辰時才開考,而府試卻是四更天就要入場,所以張原必須初九日丑時初刻就要起床——

初八夜裡這宅子中只有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