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二章 鴻漸於陸,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自然不肯讓其輕易罷去,不然又要重新會推閣臣,黨爭更要激烈起來。

這樣,張原便開始了他的翰林生涯,每月領筆墨紙、朝暮饌、燭火費,折銀一兩八錢,另外還有月俸銀四兩,說起來大明官員的俸祿實在是少得可憐,靠這點俸銀過日子那是相當的清苦,寒窗數十年好不容易當了官難道是來做牛做馬的嗎,所以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清貧,既當了官,那發財之途很多,這不必說,有些官員為了要前程和聲望,不貪汙不受賄,可他在京城中的排場如何支撐,那就得靠家族支援,家族或經商或務農,少不了要仗著他的權勢,若朝廷相關政令有損於其家族利益的,那他肯定是要反對的,所以很難有公正,即便是能守清貧、品行正直的官員,但為了意氣之爭,也往往把黨派利益置於國家利益之上,為排除異己不顧大局,東林官員有不少是這樣的,另外三黨更不必說——

張原雖不喜奢華,但寒酸也受不了,按他現在的開銷,在京一年大約要用三百兩銀子,以後澹然來了,開銷自然要翻番,這六、七百兩銀子靠翰林院的俸祿哪裡夠,好在他現在自有生財之道,翰社書局、翰社鏡坊、盛美商號,一年紅利少說也有三千兩,他可以做個清官,他也贊成納稅,他的眼光自然要比其他人長遠——

張原每日到翰林院飲茶、看書、練習書法,經史學問張原已經不怎麼想鑽研了,門已敲開,磚可以丟掉,張原現在每日大量閱讀的是邸報,從萬曆十五年時的邸報開始讀起,還做筆記,是同堂的修撰、編修中最勤奮的,這讓周延儒感到很可笑,看新出的邸報也就罷了,幾十年前的邸報還看,還做筆記,這人是不是閒得太無聊了,又或者是八股文讀迂了?

所以四月二十八這日,輪到周延儒給庶吉士講課,周延儒推說自己喉嚨痛,推薦張原代他授課,要講授的是如何草擬用人、選舉、考課這三門的奏摺,範文是《歷代名臣奏議》,周延儒原以為張原不敢答應,他想看到張原慚愧推辭的樣子,不料張原只是關心地問了一下他的病情,就端著茶去翰林院講堂了,二十四名庶吉士正襟危坐,張岱、倪元璐在座,見是張原進來,都是一愣,哪有給自己同科進士講課的道理!

張原含笑作揖道:“諸位年兄,張原失禮了,周侍講貴體欠安,由在下來與諸位年兄共同探討如何草擬奏摺,是探討而非講授。”

二十四位庶吉士都笑了起來,有人道:“張修撰博學多聞,我等正要請教。”

張原端一杯茶,開講《歷代名臣奏議》,這部書卷帙浩繁,收集歷代名臣奏疏八千餘篇,其中大多數篇章張原聽黃尊素等人為他讀過,大半記於心中,這時講起來,遇到需要引用的篇章,張原隨口而誦,展現其驚人記憶力,一堂課下來,背誦了數萬字,而且思路清晰,歸納得簡明易懂,一眾庶吉士盡皆讚歎,這部書其實很多庶吉士都讀過,但卻無人能如張原這樣瞭然於心,能深入淺出地講出來——

張原端著茶杯出來時,見侍讀學士郭淐立在講堂長窗外,顯然已旁聽多時,張原趕緊將茶杯放在廊欄上,向郭學士施禮,郭淐點頭道:“張修撰講得極好,以後這門課就由你來講。”

張原忙道:“郭學士,這個萬萬使不得,今日是周侍講身體不適要我暫代,我只有勉為其難,哪有給自己同年講課的,在下沒有這個資歷,今日只是從權。”

郭淐見張原堅拒,也覺得於翰林院制度不合,就沒再要求。

張原回到瀕臨玉河的小院,周延儒已經不在,說是告病回寓所休息去了,張原笑笑,心想:“這樣的刁難我不怕,偶爾來一下也好。”

黃昏時分,張原與大兄張岱出了翰林院,穆真真和武陵在玉河北橋上等著,還有能梁和茗煙,能梁將一個大信封遞給張岱道:“宗子少爺,這是山陰大老爺寄來的。”

張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