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七十章 君子遠庖廚,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丙辰會試提調官的右都御史張問達和兩位監臨官監察御史周師旦和李嵩,以及彌封官周應秋、謄錄官丁紹軾、受卷官李思誠都到了六科廊,一個個表情凝重——

吳道南介紹道:“這位是內官監王少監,精通書畫裝裱,將要把這份截接的墨卷分開,以證考生張原的清白,諸位可有異議?”

沒人吭聲,這時若跳出來阻止檢驗豈不是心虛的表現,只有硬著頭皮強撐——

吳道南見眾人無異議,便對王體乾道:“王少監,開始吧。”

王體乾讓小內侍端了一盆清水來,先在水裡放入一種不知名的藥粉,向方從哲等官員解釋道:“這是防止水浸溼卷子後會模糊字跡。”

王體乾請李監丞當助手,很小心地不讓卷首和卷頁上的字跡模糊洇散,不然的話,字跡被弄糊那就不成為證據了,裝裱高手能把那種因年代久遠、殘破的、一碰就碎的古畫裝裱如新,還能把名家書畫表層揭起,一幅畫裝裱成一模一樣的兩幅,而且可以說都是真跡,只是神氣有差別,這是何等細緻的工夫,所以把這割截的捲紙再分開並不算難事,這種拼接的紙最怕水,被水浸泡了不到一刻時,臨時融合的紙漿分解,紙的纖維絲絲縷縷斷開,幾乎不用動手,而同一時間放下去的另一張與卷子同樣的鉛山竹紙,被水浸溼變軟,兩邊扯斷時,斷口處是歪歪扭扭不整齊的——

王體乾解釋道:“紙有本身的紋路,被割斷後紋路就斷了,找別的紙拼接,再怎麼樣的能工巧匠都不能讓紋路續接如初,總會有接痕,好比人受外傷會留有疤痕一樣。”

吳道南問:“拼接這樣一份卷子大約需要多少時候?”

王體乾道:“即便是高手也要四個時辰以上。”

劉楚先搖著頭道:“看來那個裝裱高手就混在貢院雜役中。”

吳道南看著方從哲:“中涵兄,現在水落石出了,考卷遭割截無疑,我要寫奏疏向皇帝稟明經過,立案嚴查。”

方從哲心裡一嘆,此案一起,又不知要牽涉到多少官員,風雨欲來啊。

彌封官周應秋強自鎮定,心道:“就算驗出考卷遭割截又如何,卓笑生和那個裝裱匠都已離開貢院。沒有人證,追查不到我這裡來。”

周應秋雖然這樣自我寬解著,但還是心驚肉跳,早知事情會鬧到這一步,他豈會冒這個險!

……

這日黃昏,戶科給事中楊漣出了皇城後直接就去了東四牌樓的商氏四合院見張原,張原的族兄張岱也在這邊,張岱這科也中了。在二百二十七名。山陰張氏今科高中三人,叔侄三人皆在榜上,堪稱美談。翰社社員中榜的還有黃尊素、倪元璐、阮大鋮、夏啟昌,加上已知的孫際可,翰社四十九位應試舉人中了七人。洪承疇現在也是翰社中人了,那就是八人,相對於八千考生中取三百四十四人,翰社社員的中式比率是非常驚人了,讓張原惋惜的是博學的文震孟和焦潤生未能中式,徐師兄的弟子孫元化也落第了,還有祁虎子這次發揮欠佳,莫非是因為沒有分到屎號的緣故?臭味能勵志乎,倪元璐就高中了——

楊漣神色凝重地向張岱、張原說今日六科廊的所見所聞。商周祚從都察院回來了,聞知張原清白已證,很是高興,但同時對那些陷害張原的幕後黑手極是憤慨,楊漣呢,比商周祚還憤慨,楊漣最看不得這些作弊黑幕。對這種害人前程的卑鄙無恥的作法深惡痛絕——

知道割卷已有明證,張原心下稍寬,同時怒火也熊熊而起,問道:“不知吳閣老他們該怎麼追查作奸犯科之人?”

商周祚道:“五城兵馬司已在九門嚴查出城之人,想必與這次科場案有關。”

張岱惱道:“只往董其昌、姚宗文那裡去查就不會錯。”

商周祚道:“這個不能憑意氣用事。還得有理有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