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裂痕,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曆皇帝命其退養,由原秉筆太監李恩升任掌印,這些奏章有的三、五日就能批覆下來,有的要等十天、半月,另有很大一部分奏章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很多朝臣認為十萬火急的事萬曆皇帝照樣拖,好象天也沒塌下來,大明帝國照常運轉——
這日傍晚,張原與大兄張岱出了翰林院,經過玉河北橋時,張岱笑道:“介子昨日是有意激怒姚訟棍的堂兄吧。”
張原笑笑,說道:“還是大兄知我。”
張岱讚道:“妙計,姚訟棍的堂兄這回是倒了大黴,我們庶吉士都在取笑他,這人已經身敗名裂了。”
張原道:“哪有這麼容易,大兄拭目以待,姚的反擊會很兇猛。”
張岱道:“我們新科進士有免責的慣例,怕什麼,而且介子你也沒有什麼把柄在他們手上。”
張原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他們總會找到我的所謂罪狀的,昨日姚宗文就說了,我結社議政、聚眾鬧事,簡直罪行累累。”
張岱笑道:“這是眾人皆知的事,讓他們彈劾去。”
說話間,走到西長安街中段,張岱往南,張原往北,跟著張原的是穆真真和武陵,武陵十八歲了,前兩年一直不長個,就是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猛躥了五、六寸上來,雖然還比張原矮了半個頭,但看著總象是成年男子了,武陵問:“少爺,少奶奶她們大約何時從山陰動身,要不要這邊派個人去接?”
張原側頭看了武陵一眼,笑道:“怎麼,小武這麼急著見雲錦嗎。”
被少爺識破了用心,武陵“嘿嘿”的笑。
張原道:“回去接就不必了,來回八千里,行路難啊,我爾弢叔會送她們來京,大約七月末啟程。”
爾弢叔就是張岱之父張耀芳,已有書信來說要親自送張岱之妻劉氏來京,澹然自然與劉氏同行——
主僕三人行至東四牌樓西坊門,卻有一輛馬車從後追上,一人探頭出車窗笑道:“張修撰,多日不見,李閣老胡同的宅子還沒住進去嗎。”
張原看時,卻是吏部文選司郎中王大智,趕忙見禮。
馬車停下,王大智下車向張原拱手道:“我們雖在京中為官,卻也難得一見,今日幸會,定要請張修撰喝杯酒。”
張原道:“慚愧慚愧,上回承了王大人的情,一直想請王大人喝杯酒道個謝,卻一直未有機會,今日好時機,王大人,大隆福寺那邊有家酒樓,烹製的魚極美味,讓學生請王大人一回,聊表心意吧。”
王大智笑道:“那就叨擾了,在下也想與狀元公敘談一番。”
張原讓武陵先趕去鶴壽酒樓預訂雅座,他與王大智邊走邊談,穆真真跟在張原身後,再後面是王大智的馬車和僕人。
又有一輛馬車駛來,一人招呼道:“王郎中,哪裡去?”
王大智轉頭一看,拱手道:“亓給事,幸會幸會,張修撰說欠我一頓酒,定要請我。”對張原道:“這位是禮科給事中亓大人。”
張原心知不會這麼巧,先遇楚黨王大智,再遇齊黨亓詩教,拱手道:“亓大人,幸會幸會,若亓大人肯賞臉,就一起到那邊酒樓喝一杯如何?”
王大智也道:“亓給事,一起去吧。”
亓詩教便下了車,這位山東人個子卻不高,長眉長鬚,容貌高古,年近六旬,身體矯健,當即與王大智、張原上了鶴壽酒樓,酒菜很快端了上來,起先只說一些閒話,王大智問張原為何沒住在李閣老胡同,莫非是那宅子不好?
張原道:“等拙荊九月間來京再搬過去住。”
亓詩教開始說起山東災情,說山東六郡的旱情至今未得緩解,百姓流離載道,死傷遍野,易子而食,慘不忍睹,御史過庭訓奉旨賑災,直似杯水車薪——
在救災方面,張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