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九章 裂痕,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但知有東林而不知有皇上”,措詞極其嚴厲,難免誇大其詞,與東林人是水火不容,但亓詩教這個人有個優點,對鄉梓十分照顧,去年山東旱災,他特意回了一趟山東,看到家鄉嚴重的災情他是心急如焚,回來接連上書請求皇帝下旨蠲賦賑災——

聽了周永春說了姚府之行的經過,亓詩教道:“我一直對張原去年聯絡諸生上書為山東六郡請求賑災心存好感,那個繪《饑民圖》的青州舉子陳其猷曾來拜訪我,說起張原其人,陳其猷很是敬佩,說張原博學多才、關心民生疾苦,陳其猷與張原同行半個多月,張原談論最多的不是如何科舉高中,而是各地災情和流民的困苦,張原不是空談泛論,每到一地就上岸詢問,並作筆記——”

說到這裡,亓詩教目視周永春:“——我等把這樣一個人作為對手是很可惜的,張原浙黨烙印極深,東林人現在是沒掌權,若掌權,比如趙南星輩,不見得能容得下張原,前次吏部文選司王郎中就曾對我言,張原可以拉攏,張原的翰社氣候已成。”

周永春緩緩點頭,卻道:“只是現在姚宗文、鄭養性等人與張原怨隙已深,無法化解,這該當如何?”

亓詩教語氣不滿道:“姚宗文因為其族弟之故就與張原勢不兩立,這不是把張原往東林那邊推嗎,甚是不智。”

以亓詩教為首的齊黨與浙黨結盟其實也是情非得已,前幾年東林黨人壓迫得他們太狠了,不與浙、楚聯手就無法在朝中立足,但齊黨與浙黨的政治理念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浙黨至今與之福王、鄭貴妃一系有密切關係,而齊黨見國本已定,還是支援太子朱常洛的,亓詩教就曾上書請求萬曆帝讓太子出閣讀書,所以說三黨在有強大外力壓迫之下會團結對外,而現在卻是東林式微之時,三黨裂痕也就顯現——

周永春道:“劉廷元、姚宗文已決定要猛烈彈劾吳道南,並斥張原的冰河說為歪理邪說,我們難道還能置身事外?”

亓詩教道:“我以為冰河說是很有道理的,張原提出此論並非為了向皇帝獻媚,而是基於實際災情考慮,因為張原有應對之策,他的興修水利、推廣耐旱的農作物是可行的,而所謂天人感應,把災患說成是君主不德所致,雖有警惕君主之意,但往往被臣下利用來互相攻擊和爭訐,反而不能顧及真正的災情,就如目下,山東災情依然嚴重,若無實際應對之策,就是讓深宮的皇帝整日吃齋修身又有何益!”

周永春是禮科都給事中,亓詩教是禮科給事中,但周永春往往以亓詩教馬首是瞻,問:“那我等又當如何?”

亓詩教道:“我想約張原長談一回,看看此人到底是何心術,能否結交,若不能,那時再作打算。”

周永春道:“若能結交,那我們與姚、劉諸人豈不是要生嫌隙?”

亓詩教蹙眉道:“這的確棘手啊,是友是敵,只在轉念之間,不管怎樣,這個張原我是要與他談一談的,秘密交談一回吧。”

……

五月十四,就是玉河北橋風波的次日,張原作的《庶吉士儲養培訓疏》經郭淐簽署用印後送呈內閣,午後,吳道南看到了這份奏疏,向方從哲通報了一聲,方從哲道:“會甫兄票擬吧。”方從哲此時頗為煩惱,姚宗文竟然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諸位官員面前出那麼個大丑,簡直是聲譽掃地,東林黨人反映亦是極快,戶科給事中楊漣、工科給事中何士晉彈劾的奏疏已經送到他案前,這讓他票擬很為難,對於這兩份奏章他倒是很願意皇帝會留中不發,但聖意難測,而他作為首輔必須先票擬,方從哲躊躇再三,還是決定明日再票擬這兩份奏疏,明日,浙黨的反擊應該就會到來——

吳道南便擬了對《庶吉士儲養培訓疏》的處理意見,不用說是支援的,傍晚時與其他奏章一起送到司禮監,司禮監原掌印太監盧受因為年老多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