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七章 公主的腳印,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問群臣道:“你們都聽到皇太子方才所言否?”以目示意方從哲——

方從哲趕緊回話道:“聖諭已明,人心已定,望皇上毋以此介懷。”

萬曆皇帝這才天顏開霽,臉露笑意,讓近侍轉告把守慈寧宮門的宮衛和太監,讓遲到的官員放行無阻,又有數十名科道官進來,跪在後面覲見天顏,萬曆皇帝又當眾表演了一番父子親愛,以破除宮外種種易儲的謠傳,最後讓皇太子攙著他站起來,父子二人並排而立,萬曆皇帝問群臣:“爾等俱見否?”

百官都拜伏稱頌,萬曆皇帝又道:“皇太子再次出閣講學之事,內閣會同司禮監與禮部、翰林院、詹士府商議,擇日舉行。”

眾官甚喜,山呼萬歲。

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恩示意眾官告退,獨把方從哲召到御前,萬曆皇帝吩咐道:“速作諭來,無誤批發。”這是要急著了結梃擊案。

方從哲回到內閣,吳道南已被送回寓所休養,內閣又只有他一個人,好在皇帝已給梃擊案定性,擬旨不難,當即遵照皇帝方才所言草擬了一份處理梃擊案的諭帖,那司禮監的太監就等在內閣堂前呢,急將諭帖送至乾清宮弘德殿,萬曆皇帝略改數字,便蓋印發出,同時又下一道諭旨:“御史劉光復在慈慶宮前高聲狂吠,離間朕父子,著錦衣衛拿送刑部,從重擬罪具奏。”

那劉光復真不知是禍從何起,當時萬曆皇帝身邊的其他人也都未留意魏進忠以一個“願”字讓劉光復大禍臨頭,其他官員雖有疑惑,但這種事已經沒法再去追問、查證,魏進忠這一手可謂妙到毫巔、殺人不見血,只有張原猜測可能是那傳話的魏進忠從中添油加醋說了些什麼,不然皇帝怎麼會突然那麼震怒,因為只有張原知道魏進忠何等的奸險狠毒,後人曾以“形質豐偉,言詞佞利”來評價從小混混到九千歲的魏忠賢,“言詞佞利”就是說魏進忠善於花言巧語並且很犀利,張原對這位未來的九千歲保持著警惕,必要時候要果斷幫助鍾本華——

六月初七,刑部擬以對劉光復杖刑、革職,萬曆皇帝還認為判得太輕,要對劉光復處以死刑,這有點殺雞駭猴的意思在裡面,要外臣不敢再對梃擊案說三道四,方從哲與其他科道官上書營救,乃改為由刑部、都察院重審。

六月初九,三法司與司禮監在文華門前審問龐保、劉成,現在張差已死,龐、劉二人當然矢口否認曾指使張差闖宮,只說是張差瘋口扳誣,他們無罪——

薊州的李自強、李萬倉也已解到京城,這二人在刑部受審,也不承認受龐、劉二人指使,引薦張差闖宮,用刑之下承認平日對張差多有欺壓,燒燬了張差的柴草並毆打張差,同時在刑訊之下,二李又招供出在薊州黃花山不少欺男霸女的惡事,龐保、劉成這兩位內官對二李多有包庇——

都察院堂官張問達是親東林的,上疏申辯說,張差已死,龐、劉容易抵賴,而文華門又是尊嚴之地,不便動用刑具,難以審得實情,希望皇帝同意把龐、劉二人移到刑部審問。

萬曆皇帝不同意將龐、劉二人移到宮外受審,又授意皇太子朱常洛傳話給三法司堂官,說不可輕信仇口,株連無辜,但刑部在審問二李時就獲知龐、劉二人在薊州藉口為鄭貴妃修鐵瓦殿就幹了不少斂財擾民的惡行,一意要求將龐、劉二人發到宮外審訊,這樣僵持了數日,六月十三從宮中傳出訊息,龐、劉二囚因為天氣炎熱、受刑不過,已經死亡,隨即萬曆皇帝傳旨明確了這一訊息——

這下子梃擊案沒法再審了,京中有傳言龐、劉二人未死,是鄭貴妃包庇的,已秘密送往某處,但很多人還是相信龐、劉二人已死,因為這二人本非什麼重要人物,鄭貴妃沒必要冒風險包庇這兩個下人,還是處決了乾淨,也算是給太子一個交待。

六月十五日,方從哲、吳道南兩位閣老讓人傳話三法司堂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