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翰林院到文華殿,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梃擊案既已了結,皇太子朱常洛出閣講學之事就要緊鑼密鼓進行了,六月二十六日,內閣首輔方從哲、次輔吳道南,會同掌禮部事的禮部右侍郎何宗彥、詹士府少詹事錢龍錫、翰林院侍讀學士郭淐,以及司禮監掌印太監李恩、東宮太監王安、鍾本華一共八人在內閣直房商議太子出閣講學的日期和講官人選——
王安道:“皇長孫今年十二歲,也應出閣讀書,前次太子已向皇上啟稟過,皇上恩准皇長孫與太子一併出閣,兩位閣老和諸位大人為太子議選講官時也為皇長孫選定幾位老師。”
方從哲點頭道:“甚好,皇長孫此時啟蒙還不算晚,當年東宮第一次出閣講學年已十三。”又道:“講官曆來由詹事府和翰林院中挑選學問淵博、品行高尚者擔任,這次當然也不例外,皇太子講官四人、皇長孫講官三人,錢少詹事、郭學士,你們二人是要充任講官的,還要再舉薦五人上來。”
錢龍錫舉薦了左春坊左庶子孫承宗、右春坊右庶子成基命、左春坊左贊善徐光啟三人,郭淐則舉薦翰林院侍講周延儒、修撰張原二人——
方從哲一聽“張原”二字,劍眉微皺,說道:“張原今年才十九歲,在翰林院未滿三個月,等於是觀政進士,如何好充講官。”
此前王安與鍾本華曾拜訪掌翰林院事的郭淐,請求郭淐在推選皇長孫講官時把張原舉薦上來,並說這是太子的意思,郭淐是老好人,自然答應,而且郭淐也的確覺得張原人品、學問俱佳,所以就把張原和周延儒一併舉薦上來,這時聽方閣老反對,不禁漲紅了老臉,神情有些尷尬——
王安道:“太子春秋三十有五。而周侍講、張修撰這兩位翰林都未過二十五歲,做太子的講官當然不妥,資歷也不夠,但給皇長孫做講官卻是合適的。皇長孫生性活潑好動,而且好發問,必得精力充沛、心智敏捷的詞林官才好擔任皇長孫的講官,周、張兩位翰林都是一甲第一名出身,兩位狀元給皇長孫當講官,正是佳話,這對皇長孫早日冊封為皇太孫很有益處。”
這幾年外廷大臣也曾數度上疏要求冊立朱由校為皇太孫。但萬曆皇帝不應,皇太孫一立,太子的根基就徹底穩固了——
吳道南道:“周侍講長於《尚書》、張原長於《春秋》,這都皇長孫所必須學習的,我以為皇長孫三名講官除周、張二人外,再選一名老成者即可,方閣老以為如何?”
方從哲心想:“張原做皇長孫的講官,是為日後皇長孫即位他能順利入閣做準備了。皇太子今年才三十五歲,萬曆皇帝精力尚可,要輪到皇長孫即位恐怕是二十年後的事了。更何況就是做了東宮講官又如何,當年太子的四位講官如今沒有一個在朝的,焦竑在南京講學、劉曰寧已病故、郭正域因妖書一案入獄,後雖放出,但被免官,抑鬱而終,董其昌就更悽慘,至今還在刑部監獄養病,半死不活。”既然吳道南和東宮太監堅持,他方從哲也不做這惡人。不再當面反對張原任皇長孫講官。
於是議定皇太子講官四人,分別是錢龍錫、郭淐、成基命和徐光啟——
皇長孫講官三人,分別是孫承宗、周延儒和張原——
皇太子和皇長孫出閣講學定於七月初一開始,以後講讀兩日休息一日,禮部、司禮監、鴻臚寺、光祿寺籌備東宮講學的相關禮儀和一應器物。
司禮監將七名東宮講官名單呈報上去,萬曆皇帝很快批准了。張原成了大明朝最年少的東宮講官。
……
六月二十九日午前,張原、文震孟、張岱、倪元璐、洪承疇、阮大鋮,還有商周祚和祁承爜、祁彪佳父子,以及張聯芳在京中的一班友人都到崇文門外大通橋碼頭為張聯芳、黃尊素、許觀吉、夏啟昌、孫際可五人送行,觀政三個月之後,張聯芳除授揚州府泰州如皋縣知縣、黃尊素除授南直隸寧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