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 險局,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

楊漣也道:“是啊,內閣若無吳閣老,奸黨再無顧忌,群小當道,社稷危矣。”

暮色降臨時,楊漣與張原告辭出吳道南寓所,楊漣這時平靜了許多,說道:“前日得知李維翰彈劾你,我是心急如焚,今日見到你之後,卻不覺得焦急了,你似乎早已料到今日的局面,已有應對之策?”

張原道:“朝中言官大抵為三黨把持,他們掌握著諫議通奏之權,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目下要做的就是讓清議不至於泯滅,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楊漣脖頸一梗,凜然道:“有楊漣在六科廊一日,就要與奸黨抗爭到底。”

善柔不敗,過剛易折,張原道:“楊老師不必與他們針鋒相對,須知京官中非三黨者甚眾,要爭取這些官員的支援。”

丁巳京察後,三黨盡黜東林,但京官數百,真正屬於三黨的也不過數十人而已,大多數京官既非東林,也非三黨,當然,這些官員並未擔任要職——

楊鏈道:“那些官員多為牆頭草,如今奸黨把持要冿,那些官員如何肯為我等仗義執言。”

楊老師太剛直,不善於團結人啊,張原岔開話題問:“楊老師猜想那姚宗文現在何處?”

楊漣笑了起來,說道:“想必是去大時雍坊方閣老府第控訴你了。”

姚宗文來到方從哲府上時,禮部郎中邵輔忠正向方從哲稟報張原出使和朝鮮奏請使之事,姚宗文不好說自己當街遭張原羞辱,只是道:“方閣老,下官方才見到戶科給事中楊漣與張原去吳閣臣寓所,也不知密謀些什麼?”

方從哲捻鬚微笑,語帶譏諷道:“張原連家都還沒回就先去見吳會甫了,真是為國操勞啊——邵郎中,你且把朝鮮奏請使的奏疏唸完。”

邵輔忠展開他抄錄的朝鮮使臣的奏疏,繼續念道:“——光海既立,聽信讒賊,自生猜怨,仇視母后,幽閉別宮,戮辱備至,而戕兄殺弟,屠滅諸侄,殄絕彝倫,無復人理。內作色荒,嗜慾無節;外營宮室,十年未已。更且陰懷二心,輸款奴酋,背恩忘德,罔畏天命;又斥逐耆老,暱狎群小,繁刑重歛,下民嗷嗷,神人鹹怒,宗社將墜。時有李貴、李適諸人,以昭敬王舊臣,不勝邦國危亡之憂,奮發忠憤,誓靖內難。乃於萬曆丁巳五月,糾合義旅,大集廷臣,奔告仁穆王大妃於別宮,宣教廢琿,迎立昭敬王孫綾陽君倧,以王大妃命,權署國事。遣使請命於天朝,伏請皇帝洞察本國事情,恩降封典使綾陽君宗得奉國祀……”

邵輔忠念畢,方從哲點點頭,對姚宗文道:“朝鮮國仁穆王大妃和奏請使的奏疏中未提及張原參與顛覆反正,張原是超然置身事外啊,姚給事對此事怎麼看?”

姚宗文道:“這自然是出於張原的授意,正見其心虛處,不然,綾陽君犯上作亂之時,張原正在漢城,豈有置身事外之理!”

方從哲道:“理雖如此,但朝鮮王大妃與奏請使寫得明明白白,這是朝鮮靖內難,張原只是沒有完成冊封的使命而已,而且他還帶回了奴爾哈赤手下號稱建州之寶的納蘭巴克什,還在連山關外指揮若定,擊斃建州五大臣之一的扈爾汗,出使還能立下軍功,罕見罕聞哪。”

邵輔忠不吭聲,姚宗文則是連連冷笑,他聽出方從哲言語裡的揶揄之意,說道:“張原到哪裡都不肯安分守己,童生時就敢鼓動華亭士子圍攻董翰林,致董翰林家破人亡,中狀元后更是目中無人,其所作所為方閣老也都看在眼裡——”

方從哲輕輕“哼”了一聲,姚宗文心知方從哲不想提其子方鴻漸之事,便道:“張原出使朝鮮,竟敢推波助瀾行犯上謀逆之事,這種無父無君的行徑若不嚴懲,若何教化天下士子。”

方從哲未予置評,卻對邵輔忠道:“冊封綾陽君之事宜緩,查問清楚再定不遲,你轉告何侍郎,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