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一章 險局,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得不輕。”又搖頭道:“你還真是少年意氣,何必逞這口舌之快,簡直是當街對罵了,有失官紳體統。”

張原微笑道:“既然冤隙難解,乾脆激怒他,盛怒之下,言行必有失。”

木門“吱呀”一聲,吳道南的一個老僕出來了,將楊漣和張原迎進去,來福幾個僕從就在門前等著。

那邊街頭的姚宗文咬牙切齒好半天才緩過勁來,吩咐轎伕道:“去大時雍坊方閣老府第。”

吳道南骨瘦如柴,精神尚可,見到張原,頗為高興,寒暄數語後便道:“介子,你且把朝鮮之行始末詳細對我說說。”

張原當即將納蘭巴克什密會光海君、綾陽君撥亂反正、鳳凰山遇襲之事一一說了,吳道南聽罷緩緩點頭:“介子行事甚正,考慮得也周全,既有朝鮮仁穆大妃的奏疏,又抓獲了奴酋使者,證據確鑿,姚宗文諸人想要在此事上彈劾你絕非易事。”

楊漣道:“遼東李巡撫的奏疏對張原不利,姚宗文輩會藉此大興波瀾。”

吳道南從案頭撿出一份抄錄的李維翰奏疏遞給張原道:“你看看,這就是李巡撫的奏疏,已於昨日送呈司禮監。”

張原接過奏疏,只見上面道: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旨巡撫遼東臣李維翰謹奏:看得廢立之事,二百年來所未有者,一朝傳聞,豈不駭異!朝鮮王李琿襲爵外藩已十年,綾陽君倧即系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奚至以臣篡君,以侄廢伯,李倧之心不但無琿,且無中國,所當聲罪致討,以振王綱——”

看到這裡,張原再好涵養也有些憤怒,說道:“李巡撫竟說要興兵征討朝鮮,真是滑稽,去年奴爾哈赤立國稱汗、殺害漢民,李巡撫都沒有這麼義憤填膺,朝鮮只是換了一個國王,不,李倧暫時是權署國事,還在奏請大明冊封,李巡撫就說要聲罪致討,這豈不是欺軟怕硬?”

吳道南道:“李巡撫也不是真的要征討朝鮮,他是要把事態說得嚴重,目的是彈劾你。”

楊漣問:“介子,你與李巡撫往日並無仇隙吧,為何去了一趟遼東,就讓李巡撫對你如此不滿?”

張原極快地把李維翰的奏疏看完,說道:“奴爾哈赤的義子扈爾汗扮作馬賊潛入遼東邊牆,在鳳凰山襲擊使團,被連山關火槍手和隨行錦衣衛擊退,扈爾汗斃命,李巡撫不自責邊備不嚴,反而怪我多事,認為是我在朝鮮抓了納蘭巴克什才導致扈爾汗來襲,如今扈爾汗又死了,李巡撫畏懼奴酋大舉犯邊難以抵禦,就想把罪責推到我頭上——扈爾汗扮作馬賊是來搶劫的,並不知納蘭巴克什在我手裡,建賊在靉陽衛就搶劫了一支山東商隊,都有明證,而且即便扈爾汗是針對我而來,難道我就該束手就縛來平息奴酋的怒氣,這樣就能保遼東的平安了?奴酋稱汗,早已不臣於我大明,去年以來建州天災嚴重,小股建賊頻頻入境劫掠遼東百姓,李巡撫無法禦敵不能保護百姓安全,卻攻擊我來卸責,真是無恥!”

吳道南嘆道:“這些官員只為自己身家計,全不顧國朝安危。”

張原又道:“李巡撫奏疏中言‘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這更是可笑,仁穆大妃被光海君幽禁在冷宮,與自己的女兒都不能相見,如何向大明具奏?李巡撫這是推卸責任還倒打一耙,光海君屠兄殺弟、拘禁母妃、私交奴酋、陰懷二心,李巡撫為何不向朝廷奏聞、不警告光海君?”

楊漣道:“李維翰昏憒無能,這等無理攻擊本不足慮,但適逢奸黨正到處收集介子和翰社的所謂汙點,姚宗文諸人定會揪住介子不放。”

張原對吳道南道:“學生此次出使,有詳盡的日記,明日送給老師一覽,老師也切莫灰心,物極必反、盛極必衰,三黨把持朝政的日子不會長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