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章 過家門而不入,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除了小景徽身體欠佳之外,宅子裡別無他事,一歲多的張鴻漸和四個月大的張鳴謙無病無痛健康成長,讓商澹然和穆真真這兩個做母親的少操了很多心;陸韜和張若曦夫婦還在京中,張若曦說了要等張原從朝鮮回來後再回江南;王微尚未回京……

張原問了宅子裡的一些情況,就讓武陵和白馬先回李閣老胡同報信,他還要去禮部覆命,抓來的納蘭巴克什和另外一名女真俘虜也要交給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再行審問——

方才武陵說起四個月大的張鳴謙茁壯可愛,一邊的穆敬巖聽得眉開眼笑,口裡沒說什麼,心裡真是高興,這是真真的孩兒啊,真真也做娘了!

張原道:“穆叔,你和王師傅、洪紀、洪信他們先回宅子吧。”

穆敬巖、洪紀、洪信不屬使團編制,所以不必到禮部覆命,明天去兵部報個到即可,王宗嶽則是杜松私人聘請來護送張原的,連兵部也不必去。

穆敬巖道:“還是跟隨張大人辦完了事再回去吧。”

將至長安街,圍觀民眾漸多,使團的十六人儀仗鹵簿抖擻精神,旌旗招展,豹尾槍高舉,儀刀在七月陽光下閃閃發亮,導引鼓和雲鑼有節奏地擊打著——

張原耳朵尖,聽到路邊有民眾互相詢問道:“錦衣衛怎麼少了人,三月出使時我曾見來,有好幾排呢,這回來少了一多半是何緣故?”

“有幾個還扎著繃帶,受傷不輕,誰敢捋錦衣衛老爺的虎鬚?”

“據說是張狀元在朝鮮國慫恿國王的侄子犯上作亂,把國王給殺了,國王的侄子做了國王。”

“張狀元怎麼會慫恿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應該阻止這等不仁不義之事才對。”

“這誰知道,也許張狀元得了那朝鮮王侄子的好處——”

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的錦衣衛聽到了,就高聲怒斥。

張原對甄紫丹道:“小民無知,道聽途說,妄加猜測,無須切責,但別有用心者故意製造的謠言則要警惕,我等在朝鮮挫敗建奴陰謀、歸國途中浴血殺敵,這些功績絕不容歪曲抹殺,甄千戶見到駱指揮使要詳實稟報,手下錦衣衛也要盡力宣揚光海君的不忠和建奴的野心,要讓京城百姓知道我們做了什麼、遭遇了什麼。”

張原對自己的處境很清楚,他既要設法阻遏奴爾哈赤即將到來的攻勢,更要提防朝中政敵的明槍暗箭,後者也許還更棘手——

甄紫丹的箭傷已好了大半,騎馬無礙,聽了張原的叮囑,神色凝重道:“大人放心,卑職明白。”

隨行出使的六十名錦衣衛校尉死了十二個,身為副千戶的甄紫丹壓力很大,現在他與張原是榮辱與共,若朝鮮綾陽君撥亂反正得不到大明朝廷的承認、若抗擊建奴馬賊被認作是惹是生非,作為冊封正使的張原固然要承擔主要罪責,他甄紫丹也難辭其咎,辛辛苦苦往返八千里並且抗擊建賊竟然要被問罪,這種事看似荒謬但並非不可能,從遼東巡撫李維翰的態度就可窺見端倪,朝中黨爭激烈,張原是親東林的,又與方閣老、姚給事等人有仇隙,如今東林高官大僚盡數被黜出京,張原在朝中頗為孤立,其政敵定會藉此番出使之事汙衊張原——

雖然如此,但甄紫丹並未覺得是被張原連累,張原自有其人格魅力,相處數月,張原的清廉、睿智、不驕不吝,都是讓甄紫丹由衷敬佩的,魯太監送給張原的一千兩銀子還有在朝鮮收到的貴重禮物,張原全部拿出來作為那些傷亡錦衣衛的撫卹銀,單這點就讓甄紫丹佩服,而且鳳凰山建賊襲擊之事,甄紫丹對李巡撫的那種態度極其反感,所以當然是堅定站在張原這一邊的。

阮大鋮也聽到了民眾的流言,不禁愈發憂慮,東林一去,翰社勢孤,方從哲和三黨要打壓張原和翰社再無顧忌,阮大鋮原以為張原在丁巳京察最關鍵的時期主動要求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