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六章 行路難,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師了,這擺明一旦朱常洛登基張原必受重用,以張原的資歷,這是極大的尊榮了,鍾本華都為張原暗暗高興,不料張原卻婉拒道:“殿下,小臣今年才二十歲,無摟識還是聲望都不足以擔此重任,皇長孫年幼聰慧,臣教導皇長孫庶幾可以勝任。”
朱常洛聽張原這麼說,想想也對,他比張原年長近二十歲,張原做他的講官的確有些不合適,雖然韓愈有“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說,但言官們顯然不會以《師說》來理解張原,只會抨擊張原僭越、狂妄,這就反而給張原造成麻煩
朱常洛看著年少英氣的張原,心道:“張原是棟樑之材,就留給我兒由校吧。”示意朱由校過來,拉著兒子的手說道:“吾兒要聽張先生教誨,虛心求教,不要頑皮。”
朱由校高興道:“是,兒極敬重張先生,張先生講學講得極好,人品更好。”
朱由校這幾日一直擔心張原會被奸臣所阻不能繼續當他的老師,這時自然要大讚張原。
……
年初張原請求出使朝鮮時,姚宗文等人暗喜,都認為出使是苦差,巴不得張原離開京城去朝鮮,現在才醒悟張原已然得利,看來張原並不打算在萬曆朝與他們抗衡,而是寄望於皇太子朱常洛,詹事府正是東宮的事務衙門,一旦東宮即位,張原自然飛黃騰達,對此,姚宗文、周永春、韓浚等三黨首腦人物都極為忌憚,萬曆皇帝今年五十五歲,這在普遍壽數不高的大明朝皇帝當中算得是高壽了,不過想必也沒幾年好活了,張原今年才二十歲,而姚、周等人都已四、五十歲。到了新君即位後只怕鬥不過張原。如今張原可等於是東林人在朝中的希望了。所以必須在這兩年就把張原逐出京城,牢牢把持住朝政,這樣的話即使新君即位之後也動搖不了三黨的勢力,但韓浚彈劾張原的奏疏未見批覆,張原堂而皇之地入詹事府任職了
八月初一這日傍晚散衙後,姚宗文與韓浚同車密談,姚宗文說道:“晶宇兄的那份奏疏還未批覆嗎,張原明日依舊入宮進講了。真是豈有此理。”
韓浚道:“聖上被前幾個月的京察搞煩了,如今關於官員彈劾的奏疏大抵留中不發,因為丁巳京察已經結束,所以說今年想把張原逐出京城只怕不易,張原極是狡猾,回京才十來日,出使的日記就已刊刻成書了,那冊《行路難丁巳朝鮮紀行》姚兄可曾一閱?”
姚宗文冷笑道:“若非要揪其破綻,誰耐煩看他的日記,我是昨日傍晚購得那冊書。尚未及細讀。”
韓浚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我倒是連夜翻閱了一遍。張原的自辯很有力啊,堪稱無懈可擊。”聲音轉低,問:“那個阮大鋮如何了,若阮大鋮能指出張原日記不盡不實,那將給張原沉重一擊。”
姚宗文道:“阮大鋮是個無膽色的紈絝,他是翰社骨幹,與張原素有交情,要他突然倒戈,他自己臉面抹不過去,也怕被人譏為寡禮義廉恥,不過前幾日他曾來訪我,言語間有疏遠翰社之意,但割席絕交之事他一時也做不出,此人只堪煽風點火,要他作先鋒與張原作對,他不敢。”
韓浚道:“建州奴酋屢受張原挫辱,必有侵略遼東之舉,待那時我等再群起彈劾是張原造成的遼東邊患,必可讓張原難以辯駁,阮大鋮見風使舵之輩,對張原落井下石也是做得出的。”
姚宗文道:“張原多番對人說建州奴酋的威脅,可莫要真被他言中,遼東成我大明的大患。”
韓浚道:“建奴如何能威脅到大明安危,無非劫掠邊塞一些牛羊人口而已,建州人口不過十萬,我大明人口萬萬,建州如何與我大明抗衡,瘡癬之疾,何足為慮,張原亟言建奴威脅,乃是危言聳聽,是想舒緩東林人在朝堂上的困境。”
……
萬曆四十五年(後金天命二年)九月十二,奴爾哈赤率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