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雪中的辯論(中),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萬里有三十餘國,絕對是欺人之談,利瑪竇是以為汪洋杳渺,大明人目所不能見、足所不能至,乃敢信口胡說——

張原有些無奈,沈榷這些人對任何新事物都是採取排斥態度的,你沒法讓他們相信西班牙人已經橫渡大西洋到美州開採銀礦,因為你不可能揪著他們去美州走一趟,所以你沒辦法證明你是對的,龍華民、熊三拔從數萬裡外遠來站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信,他們只認為大明最大、大明最好、大明是天下的中心——

張原心道:“必須以沈榷能理解的、四書五經上面有的知識來反駁他,否則任你說得天花亂墜都沒用,他就三個字‘我不信’你就沒轍。”

從彝倫堂窗隙望出去,雪越下越大了,一早掃淨的地面又積起一層薄薄的雪,張原長吁了口氣,問沈榷:“沈侍郎開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閉口夷狄之人包藏禍心,敢問沈侍郎,夷狄之說首見於哪部典籍?”

沈榷遲疑了一下,答道:“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錯!”

張原聲音不大,但斷然清晰:“諸夏夷狄之辯始見於《春秋》,然而《春秋》所言之華夏夷狄之辯,沈侍郎知之乎?”

張原是治《春秋》經的,會試時首藝被人割截,憑的正是《春秋》題的精彩發揮依舊脫穎而出,所以無人敢懷疑張原在《春秋》上的深厚造詣,其實《春秋》和《論語》都是出自孔子之手,夷狄之說本不分先後,但《春秋》是史書,起自魯隱公元年,世人印象當然是《春秋》比《論語》久遠,張原就以此來給沈榷一個下馬威,先把沈榷的氣勢打壓下去——

沈榷果然漲紅了臉,忿忿地不再回答張原的問話。

張原微笑道:“沈侍郎中了進士後就把四書五經丟在一邊了嗎,真把聖賢經義當作仕途敲門磚了,讓我來告訴你,《春秋》所言之華夏,只在如今的河南、山東諸地,嵩高河洛之外皆是夷狄,陝西古屬秦,《公羊傳》曰‘其謂之秦何?夷狄之也’,在下來自紹興,紹興古屬百越,夷狄也,沈侍郎是浙江烏程人,也是夷狄——”

“一派胡言。”

沈榷憤怒地大叫起來:“春秋之世豈可生搬硬套到大明之朝,我祖我父,世代讀聖賢書,和夷狄哪有半點干係。”

張原就等著沈榷這句話,朗聲道:“沈侍郎說得是,人面獸心、為非作歹,雖中華之人,豈非夷狄;行善好義,修身事天,雖邊遠絕國,亦是我華夏之友,《春秋繁露》譏鄭伐許,曰狄之,鄭國伐喪無義、叛盟無信,夷狄之行也,故狄之——故華夏、夷狄不在地域之分,而在於文明教化,是禮儀之邦,還是野蠻部落,如建州奴爾哈赤輩,真夷狄也,而利瑪竇諸人,學問淵博,慕我中華教化,豈能以夷狄貶斥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