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二十八章 大雪中的辯論(中),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皇太子朱常洛要駕臨國子監聽取這次大辯論,所以自祭酒朱國禎以下的國子監官員都不敢怠慢,早幾日就對國子監進行了全面的巡視檢查,除了教官和監生外,其餘閒雜人員一律不許待在監內,十一月十五日一早又命役者把集賢門到彝倫堂一路上的積雪全部清理乾淨,又從東城、北城兵馬司調來了兩百名軍士來加強守衛,監丞和各堂教官正督促監生們列隊迎候。
北京國子監比南京雞鳴山的國子監規模還大,佔地百餘畝,最多時曾有監生一萬三千多名,規制之備,人文之盛,前所未有,然而自嘉靖以來,在南監、北監坐班學習的監生逐年減少,如今這北監在冊的監生不過七千人,時已冬月中旬,大部分外省的監生已經回鄉,但還有一千多名監生留在監中,很多監生對這次大辯論很是期待,有些好學的監生還購買了《幾何原本》、《伊索寓言》這些西學書籍來研讀,瞭解西學已成了一種時尚——
近來國子監裡還有這樣一種傳言,說是新科狀元張原過耳成誦的強記能力得之於泰西大儒利瑪竇的傳授,利瑪竇有一種記憶法叫“記憶之宮”,當初利瑪竇就是以這種非凡的強記折服了不少官紳,一篇數百字語句不通的文字,利瑪竇看一遍就能背誦出來,並且還能倒背如流,利瑪竇宣稱這並非天賦,而是透過“記憶之宮”訓練就能獲得的能力,這對監生們的吸引力很大,因為誰都希望自己擁有過目不忘的本事,讀書、科考就不用這麼費勁了,張原十九歲中狀元、翰社社員有十人金榜題名,於是就有流言穿鑿附會地把張原及其翰社的科舉成功與利瑪竇的記憶法聯絡起來了,監生們的好奇心蓬勃不可遏止,不畏寒冷,早早就在太學門到彝倫堂甬道兩側列隊等候皇太子和參加辯論的官員們的到來——
巳時初刻,詹事府、翰林院眾官以及沈榷、蓮池大師諸人在祭酒朱國禎的陪同下進了集賢門,在太學門前駐足恭立,東宮已經有內官來傳話,皇太子將於己時二刻駕臨國子監。
太學門到彝倫堂前的露臺長四十三丈,一千多名監生兩邊列班,整整齊齊,發出輕微低沉的嗡嗡聲,那是監生們在竊竊低語,他們看到穿鷺鷥圖案補子官服的張原了,弱冠少年六品官,真讓人羨慕啊。
陰晦的天又開始飄下雪花,巳時二刻,東宮鹵簿煊赫而至,燕山衛、羽林衛、東宮扈從簇擁著皇太子、皇長孫的車駕來到國子監,皇太子朱常洛和皇長孫朱由校在太學門前下車,接受眾官和監生們的拜見,張原見朱常洛白麵虛胖,比三個月前他和周延儒在文華殿對質時更顯老,心想鄭貴妃送的八個美女很纏人吧、甘露餅經常吃吧,“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朱常洛長此下去,身體肯定要垮,房幃床笫之事,就是東宮大伴王安也不好勸諫吧?
進入彝倫堂正中那間廣堂,廣堂有火牆和地熱,溫暖如春,上面懸掛著太祖高皇帝的敕諭五通,朱常洛就在敕諭下設座,朱由校立於下首,待眾官見禮畢,朱常洛特命給八十高壽的蓮池大師賜座,其餘官員是沒得坐的,倒也不用跪著,站著辯論,又恩准負責記錄辯論內容的四個文吏可以坐著筆錄——
詹事府以錢龍錫為首的府丞、學士、庶子、諭德、贊善一共十六名官員,翰林院以郭淐為首的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也是十六人,另外還有國子監官員十二人,以及西洋傳教士四人,錢龍錫和郭淐分別向皇太子稟報此次大辯論的準備事宜,皇太子便道:“自古帝王御世,以儒術為尊,又以佛道補益教化,勸人為善,泰西遠臣來我大明傳播耶教,已有數十年,近來忽致糾紛,南京士論譁然,侍郎沈榷諸人力主驅逐傳教士、嚴禁耶教,而詹事府左贊善徐光啟等則為耶教辯護,各執一詞,宸宮有聞。昔唐太宗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對曰‘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又且辯論決疑,古亦有之,西漢之鹽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