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管齊下,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露喜色,對鐘太監道:“鍾公公,若非你枉道來訪,咱家也無由結識張公子。”對張原道:“張公子,請上船再細談。”

邢隆得了張原這番話,心下稍定,具體如何做還要向張原細細請教,比如那篇自辯的奏疏,就想請張原代筆——

張原隨邢、鍾兩位太監再上湖船,鐘太監沒看到那兩個秦淮名妓,問知被張原送走了,笑了笑,邢隆便說:“今日遭逢此事,壞了興致,不能讓兩位盡歡,改日再把那兩個舊院女郎叫來相陪。”

張原忙道:“不必不必,晚生在國子監就讀,監規森嚴,哪能攜妓飲宴,邢公公有事儘管吩咐,若叫了歌妓,那晚生就不敢來赴宴了。”

邢隆也沒心思多說歌妓的事,讓侍從上茶點果瓜後,摒退左右,商議奏疏、堪輿師以及如何收買人心,張原聽邢太監懇請他代筆寫奏疏,略一沉吟,就答應了,一篇自辯的奏疏寫的好或者差,起到的結果是天差地別的,既然要幫邢太監,那就幫到底,但他要先看看邢太監往常給皇帝寫奏疏是什麼語氣,請邢太監挑幾件不太重要的奏疏給他揣摩揣摩,要代似的話自然要了解這些,邢隆急命那中年幕僚回內守備府去取——

說到有名望的堪輿地師,邢隆道:“金陵有名望的精通玄女宅經術的就數國子監祭酒顧起元了。”

張原愕然,顧校長竟然是風水術大師嗎,這個他真不知道。

邢隆道:“顧祭酒曾與人論金陵風水,當時前輩堪輿家說的金陵山形散而不聚、江水流而不留,穿城而過的秦淮河又是西注,與帝都格局‘砂關鎖’不相應,不宜作都城,顧祭酒認為這都是為永樂帝遷都作辯解,顧祭酒對金陵城的垣局風水與他人看法不同,認為金陵逆水結力,可以作帝都,但與北京相比,稍欠雄厚壯大,此論影響很大,若顧祭酒肯為咱家說話,那就有把握得多,而且顧祭酒就是金陵本地人——”

邢隆皺著眉頭,知道要請顧起元為他宣揚案山開道有益國家社稷絕非一件容易的事,但再難他都要去爭取,這是搏命啊,顧起元提任何條件他都可以答應——

又說起收買人心之事,邢隆沉思片刻,說道:“近年金陵對編商當值,給很多鋪戶帶來累累重創多有控訴,朝廷商稅其實不高,但地方逐級累加就驚人了,南京榷稅使郭祖生是我義子,他主管龍江上下關稅榷務,若咱家提出弛商減稅的建議,必獲民眾歡迎,只恐國課徵收不足,再遭言官彈劾——”

張原對晚明的商稅有點了解,晚明商稅看似不高,但收稅的關卡多,有皇帝的榷稅使、有戶部的榷務官、還有地方的關稅,一批貨物從杭州運抵南京,要過重重關卡,商稅迭加起來就驚人了,致使商賈不行,肆市蕭條,如果適當降低一些商稅,商賈就願意到南京來,舟楫往返,收到的稅應該不會比減稅前少,甚至可能更多,這與薄利多銷是一個道理,後世有些論者認為晚明不提高商稅致使農民負擔重才導致滅亡,這種論調那完全是事後諸葛亮,建州女真興起、遼東事壞之後,即便加徵商稅也彌補不了那龐大的軍餉,明朝不管徵不徵商稅都要滅亡,而他既有前瞻的識見,當然明白最要緊的就是阻止努爾哈赤崛起,只要薩爾滸之戰不敗,明朝就不用徵收龐大的三餉,也就不會那麼快滅亡,先做到這一點,然後徐圖其他——

邢隆聽了張原減稅不會耽誤國課的分析,深以為然,於是決定減稅十之二,將盡快向民眾宣示這一弛商政策,各地商家必歡欣鼓舞,邢隆收買人心的效果就得到了。

半個時辰後,那中年幕僚取來了三份邢隆給萬曆帝的奏疏,都是十多年前向萬曆帝稟報稅務的,張原看了之後,又向邢隆瞭解了一些事,便模仿邢隆的筆法口氣,為邢隆代似了這篇奏疏,奏疏並不著重解釋孝陵案山開小道之事,而是在說了一些南京軍政事務後才提到這件事,寫明是十年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