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管齊下,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也知道地方官與外派內官很少有合得來的,地方官千方百計想把咱內官裁撤掉,好比嘉靖時裁撤了各地的鎮守太監那樣,若邢隆真有那麼擾民,何以南京近年從未發生過什麼民變?張公子從這那劾奏疏就可看出,那姓樓的兵部侍郎對邢隆別無把柄好抓,就把陳年舊事翻出來,張公子若有妙計,還請幫幫老邢。”
梁永和高寀是萬曆年間兩個臭名昭著的太監,梁永在陝西把歷代帝王的墳墓都給挖了,手下的稅役幾乎是當街明搶百姓財物,高寀就更惡劣,吃小兒腦漿妄圖重新長出陽道的就是他——
張原點點頭,老師王思任說起當年他哄騙邢隆的事大笑,沒提到邢隆有什麼劣跡惡行,至於說與地方官有衝突,這很正常,張原道:“那我再去與邢公公談談。”
邢太監在柳蔭下一直心急如焚地看著張原和鐘太監,見二人走過來,忙迎上幾步道:“張公子,可有應對良策?”
張原神色鄭重道:“晚生原不敢插手這等大事,此事非同小可——”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那邢太監臉色灰敗,黯然道:“張公子說得是,樓性這招太毒了,張公子你——”
張原續道:“但晚生也知邢公公忠義,在南京多年,與軍民無擾,晚生雖不才,殫精竭慮也要為邢公公效微勞——”
邢隆臉色頓霽,張原既這麼說,肯定是有什麼主意了,忙道:“張公子若能幫咱家脫此劫難,那對咱家就有再生之德,咱家讀書不多,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知道恩怨分明四個字——張公子快說,有何良策,咱家心急啊。”
張原徐徐道:“邢公公說的上書自辯,這是肯定要的,公公可直接奏聞皇帝,應比那彈劾公公的奏疏更快呈交御覽,這就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公公曾在宮中侍候,皇帝絕不會相信公公會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對,對。”邢太監連聲道:“咱家對萬歲爺爺的忠心,天日可表。”
張原話鋒一轉:“但公公的部下私自在案山開道,這總是事實,怎麼也瞞不過的,皇上就算不嚴厲追究,但公公免官閒居是肯定的。”
邢隆頓時失魂落魄,他何嘗不知道其中利害,只是還抱著幻想而已,卻聽張原又道:“公公上書自辯或許能保命,但公公這時嚴懲當年開山的那些軍士,這就坐實了自己的罪責,畢竟公公是南京內守備,又兼提點孝皇諸陵,皇陵受損,這罪過怎麼都推不到下面人承擔的,所以說公公一旦嚴懲那些軍士,就更給了彈劾者口實,那時皇帝想開恩都不可能了。”
邢隆呼吸急促,背心冷汗直冒,張原分析得極有道理,可他若不嚴懲那些軍士又能怎麼做,總不能裝作若無其事吧?
“請張公子教我。”
邢隆向這個年少監生深深作揖。
張原趕緊道:“公公切莫多禮,讓旁人看到不好。”踱了兩步,開口道:“解鈴還須繫鈴人,那彈劾者既在皇陵風水上做文章,公公就要在堪輿術上做回應,請有名望的堪輿師放話,說案山開小道於國家興旺有利,風水之說本就縹緲難有定論,具體怎麼說就看堪輿師的了,畢竟這不是動了皇陵的土,而是二十里外的案山,尚有轉寰的餘地,還有,公公要收買人心,做一些對南京百姓有益的事、南京百姓最迫切想解決的事,再有,公公要請宮中內官在皇帝面前美言,將公公的部下擅自開案山小道之事掩飾下來,畢竟這事都已過去十年了,而且三大徵之後,國家也算太平——如此三管齊下,晚生不敢說定能保住公公的內守備之職,公公性命斷然無憂。”
有些事情承認不如抵賴,坦白是不能從寬的,同一處風水,不同的堪輿地師常常會有迥然不同的看法,而且張原堅信,大明朝的國運絕不是由一座墳墓風水決定的——
邢隆細細品味張原的話,覺得張原思慮周全,的確是目下最佳對策,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