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五章 家書抵萬金(大章 ),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請人代筆,其餘三封分別是族叔祖張汝霖寫給他和大兄、三兄的信,都是透過驛遞寄到的——

張原心道:“澹然為什麼沒有信來,我給她的信是和母親、族叔祖的信一齊寄出的?”

張原先拆看母親的信,三張竹紙,上面的墨字間架方正,用筆有些隸意,還有些生澀,顯然是不常動筆的,這正是母親呂氏親筆,張原心頭一熱,三張竹紙寫得滿滿的,母親至少寫了一個時辰吧,都是些瑣碎言語,家裡的婢僕個個寫到,說伊亭十九歲了,早該許配人家,卻沒有合適的,伊亭心氣可不低,又說十二歲的兔亭,對白騾雪精是照顧得無微不至,還有大石頭、小石頭兄弟兩個都長高了一截,又說後園的兩株桂樹今年花開得早,而且分外香——

在呂氏看來,兒子張原似乎離開家很久了,所以很多事都要和兒子說,鑑湖田莊、陽和義倉、會稽商氏、山陰晴雨……

讀著母親的信,張原心裡格外安寧,彷彿一切紛爭都與他無關,只餘山陰城的小橋流水,母親又說六月十九觀音誕那日,商小姐事先派人來與母親約好在大善寺相見,因為那天也是張原的生日,母親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商小姐的事,喜愛之情溢於紙墨之外——

族叔祖張汝霖則在信裡痛責張原,說張原倒董是逞意氣求一時痛快,後患無窮,提醒張原提防國子監司業宋時勉,道明宋時勉與董其昌的關係……

張原對族叔祖的指責並不在意,這是長輩的套話,後生晚輩在外面惹了事,即便沒吃虧,做長輩的總歸是要罵的,而族叔祖的關心卻是實實在在,族叔祖提醒他要與顧祭酒、李尚書搞好關係,必要時顯露才華、脫穎而出是很有必要的——

宗翼善心細,料想張原還沒吃早飯,便讓僕人給張原煮了一大碗餛飩來,張原吃了餛飩,穆真真和武陵、來褔三個人就到了,張原讓武陵和來福去秦淮河畔湘真館探問,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貢院考試那日武陵曾隨張原幾個去過舊院一趟,知道湘真館的位置,當即就和來福兩個打著傘去了,張原把母親的信給穆真真看,母親在信裡也提到了穆真真——

穆真真自去年三月隨張原去青浦,張原在船上教她識字,後來一直未間斷,現在的穆真真,識字已超過武陵,連《史記》都能大致看下來,但是看信,還是生平第一次,穆真真感到非常喜悅,這就是識字的好處,不再是睜眼瞎了,以後她還要給爹爹穆敬巖寫信——

焦氏僕人來報,有人要見介子相公,並無名帖,自稱主人姓邢。

“姓邢。”

張原眉頭微皺,除了南京守備太監邢隆之外他不認識別的姓邢的人,便與宗翼善一起到前面廳堂,就見一個短衫漢子立在廳外廊上,竹笠拎在手裡,笠沿在滴水——

張原不認識這個漢子,但這漢子似乎見過張原一般,沒把宗翼善當作張原,徑向張原叉手唱諾:“張公子,小人奉家主之命,請張公子去請教一些事情。”

張原打量著這漢子,問:“貴主人姓邢嗎,與在下在何處相識?”

漢子道:“七月初九,玄武湖。”說這話時抬眼與張原目光一碰,低下頭去。

張原點頭道:“我知道了,只是在下現在有事在身,一時不便前去,不知明、後日再去,可否?”

那漢子道:“張公子,請借一步說話。”

張原“嗯”了一聲,走到廳堂左側的茶寮,在門外站定,那漢子跟上來,躬身道:“張公子莫非是為了國子監之事煩惱?”

張原眉毛一挑,心道:“這才是早晨發生的事,邢太監這訊息也太靈通了吧,到處都是其耳目?”

這漢子壓低聲音道:“諒一小小監丞能有何作為,張公子是家主敬重的人,在南京,沒人能欺到公子頭上,公子放心,國子監之事小人自會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