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桃葉渡,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生意,既有翰社書局,有翰社鏡坊也不稀奇。”心想:“離開青浦也快三個月了,姐姐、姐夫的‘盛美號’布行和楊石香組建的翰社書局也不知怎麼樣了?上回我和宗翼善編選的時文集子也應該要面市了吧?馮夢龍的《喻世明言》寫了幾捲了?”
說說笑笑,行至桃葉渡口,雨又淅淅瀝瀝下起來,桃葉渡乃是金陵名勝,相傳是東晉王獻之常在這裡迎頭其小妾桃葉,後來就叫桃葉渡,張原不大明白那桃葉為什麼要在秦淮河上來來往往,莫非美人桃葉原先是秦淮歌妓?
渡船尚在對岸,張原就讓來福高聲喚“船來”,他們先去渡口那座亭子避雨,這亭就叫“桃葉渡亭”,亭有楹聯雲:“細柳夾岸生,桃花渡口紅。”——
張岱道:“周墨農向我極贊桃葉渡閔汶水茶,王修微也是盛讚閔汶水,我到金陵近三月,每日吃些國子監粗劣飯菜,糟蹋了我這舌頭,不行,我要告病在外好好享受幾日,明日就來訪閔汶水。”
張萼笑道:“大兄,原先你還擔心我在監裡耐不住,現在看看,誰耐不住啊?”
張岱哂道:“你三天兩頭出來,誰管你。”
武陵叫道:“少爺,渡船來了。”
一條兩丈多長的小渡船悠悠過河來,泊在桃葉渡口,幾個乘客下船,渡口這邊有一個鬚髮如雪的灰衣老者策杖上船,張原一行十人也都上了船,這船簡陋,也沒得坐,只有站著,好在不須半盞茶時間便到了對岸,河岸細雨溼滑,那鬚髮如雪的布衣老者上岸時,張岱正好在他身邊,好心攙了一把,豈料這老者推開張岱的手,說道:“不須援手,鄙人年才五十,身體尚健。”說著,曳杖快步往南。
張萼瞪眼道:“這老頭真不識好歹,你說你身體尚健為何拄個杖啊,還頭髮鬍鬚全白,我還以為你八十高壽了,裝什麼鶴髮童顏啊,真是豈有此理。”
張岱、張原皆笑。
張原道:“少年白也是有的。”
武陵道:“這老頭好象是往舊院去的。”
張萼道:“難怪不服老了,原來是往舊院去的。”
張岱、張原大笑,諸僕也是笑聲不絕,一齊跟著那白髮老頭過鈔庫街往舊院曲中行去。
那白髮老頭見張原一夥人跟著他,口音也不似金陵人,不知什麼來路,不免有些慌張,提著藤杖,足不點地般走得飛快,張萼等人又是一陣笑。
來到梅竹掩映的湘真館,院門緊閉,武陵前去叩門,一時無人答應,武陵便大聲叫門,卻見那白髮老頭走了回來,立在一株梧桐下看著他們。
門開了一邊,薛童探頭一看,喜道:“原來是三位張相公,快請,快請。”
那白髮老頭藤杖“篤篤”敲地,開聲道:“薛童,你家微姑為何搬到這邊來了?”
薛童抬眼一看,忙道:“是汶老,汶老也請進來吧。”
正邁步進門的張原與大兄張岱對視一眼,心道:“原來這白髮老頭便是閔汶水,對面不相識,鬧了個笑話。”
卻聽那白髮閔汶水道:“我就不進去了,只是這幾日沒見到你家微姑來渡口啜茶,故來探問,沒事就好,沒事就好。”轉身便要回去。
薛童跑過去拽著閔汶水的藤杖:“汶老,我家微姑這幾日在湘真館這邊避難,沒去你老那裡啜茶,方才還在唸叨著呢,汶老快隨我進去——這三位是張相公,是來幫助我家女郎的。”拽著閔汶水的藤杖,把閔汶水拖進院中。
張岱拱手道:“汶老,在下山陰張岱張宗子,曾聽友人周墨農盛讚汶老茶道,今日得見汶老風采,不勝欣喜。”
閔汶水茶藝精湛,常有人登門要品茶,名士風雅的也就罷了,大多數卻是根本不懂茶道附庸風雅的俗客,閔汶水水不勝其煩,所以養成不愛搭理人的習慣,聽張岱這麼說,淡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