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宜冠本房,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二十四章宜冠本房

會稽糯米、閩東銀耳、嶺南赤豆、陽平胡桃、遼東松子、北京板栗、金陵小棗、湘湖蓮子,再放少許金華紅糖,煮出來的八寶粥看著五色鮮豔,嗅著清香誘人,吃起來香膩可口,八寶粥就是臘八粥,有益氣養神之功效,比什麼閣老餅有營養得多,原料事先準備好,放在瓦缽裡慢慢煮就是了,也不用費工夫照料,實為場屋考生最佳食物——

張原作好第一篇八股文後,喝了一小碗燙燙的八寶粥,身子暖暖的,搓了搓手,便開始作第二篇,第二篇是孟子題“舜發於畎”,這題目他以前作過,還曾結集交由楊石香刊印過,在松江賣得極好,這時本可以照錄,但想想還是另作,破題曰“身困而後興,古之人可歷考也。”四平八穩,中規中矩,這第二篇不需要太驚豔,要的是雍容大氣,承題曰“夫舜說諸人,其遇於世何如也?而皆由窮困顯,即不得志,庸何傷?……”

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不須半個時辰,第二篇八股文寫成,放下筆,又去號房簷下的瓦缽裡盛一小碗八寶粥慢慢喝著,一邊構思第三篇——

就這樣,寫一篇八股文,喝一小碗八寶粥,八寶粥溫在泥爐上,一時也不會冷,待那泥爐裡的炭火漸次燃盡、成灰、冷卻,八寶粥喝完,張原的七篇八股文也作好了,這時才是未時三刻,陽光從雲隙照下,在號舍前的窄巷投下明亮光影,很快就又暗淡隱去,依舊是陰陰的天氣——

張原起身如廁,見祁虎子正伏案奮筆疾書,頭也不抬,這“屎號”還好,臭味不大。

回到號房,張原開始仔細檢查草卷,御名、廟諱這些絕不能出現在文章裡,還有,每篇八股文的起、結字眼不能相同,也不能被墨汙了捲紙,否則就是違式,會被貼到至公堂牆壁上,那就沒有錄取的希望了,張原當然不能讓這樣低階的錯誤阻了自己的前程,一個字一個字檢查一遍無誤後,濃濃的磨了一硯墨,開始在正捲上謄真,端端正正的小楷,筆筆精神,用了一個半時辰將七篇制藝近三千字謄真完畢,最後才在卷頭寫上姓名、年甲、籍貫、三代、本經,這樣,張原乙卯浙江鄉試首場七藝完成了。

已經是申末酉初時分,江南金秋八月,又逢陰雨天,這時天色就開始暗下來了,低矮逼仄的號房就更昏暗得快,這樣的天氣對考生很不利,暮色比晴朗日提前早了兩刻時降臨,科場規定,天黑前沒謄真好正卷的,會給三支小蠟燭,大約可支援一個半小時,三支蠟燭燃盡,還沒寫完的,會由號軍強行扭送出號,美其名曰“扶出”——

張原算文才敏捷,時間扣得很緊的了,也才趕在天黑前完成,可知會有多少考生被“扶出”——

張原收拾了考籃,那泥爐就留在號房角落裡,後面還要考兩場呢。

監視張原的那個號軍驚喜道:“相公就考好了,相公是龍字號第一個交卷的。”

張原朝那號軍一點頭:“辛苦了。”提著考籃出了龍字號舍,送到監試廳東邊的受卷處,有受卷官負責收卷,邊上就是彌封官,立即給張原的考卷糊名、編號,這些彌封好的考卷,將根據本經序列分送至謄錄官處,那裡有上千名謄錄人員,都是臨時招募來的各州縣的書吏和科考在三、四等沒資格參加鄉試的生員,這些人要將這考生的墨卷用硃筆謄錄一遍,經校對後依舊編號,這重新謄錄的硃卷才是送到各房供考官審閱的,為的是防備考官認筆跡通關節,防範不可謂不嚴,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場舞弊依然不能杜絕,“一朝平步上青天”就是作弊之一法——

交卷的人不少,也無人注意張原,張原交卷後就往龍門方向走去,日色已暮,張原從一排排號舍邊走過,見有些號房有燭光透出,還有一個多小時,未完就要繳卷扶出,可知有多麼緊張,而在張原,此時的心裡卻是一片輕鬆,首場七藝完成了,不敢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