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五章 巧遇,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百二十五章巧遇(求票)
八月十四日午後,乙卯浙江鄉試“春秋經”房官楊漣在審閱三位閱卷官送來的首場薦卷,照例是先掃一眼卷末學官的批語,再開始閱卷,當看到餘姚顧教諭“宜冠本房”的批語,楊漣心裡哂道:“卷還未閱完,就薦頭名捲來,這豈不是草率。”但當他看完這篇首藝,神色凝重起來,一口氣將後面六篇看完,拍案道:“妙極,滿紙正氣,朗朗軒軒,宗《春秋》者固多忠義之士也。”
楊漣本經也是《春秋》,所以才會臨時調撥來充任“春秋經”房官,讀《春秋》者,講究的就是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用四個字概括就是“是非分明”,楊漣就是這麼一個人,這時看到顧教諭推薦上來的這七篇純正大氣、辨理精確的制藝,尤其是那四篇春秋題制藝,讓他慨然興嘆,大感吾道不孤,即召顧教諭來問第二場的判詞、詔、表送來了沒有?顧教諭說剛送到,楊漣便讓顧教諭找出與“宜冠本房卷”同一編號的第二場考卷出來,看了之後,即道:“這第三場都可不看了,此人就是《春秋》房之冠。”
顧教諭大喜,若副主考和主考沒有異議,那此卷的考生就將是春秋經魁,這考卷是他顧教諭推薦上來的,雖然閱卷官沒地位,不象房官和主考官那樣可以認門生,但總歸是他的榮耀——
楊漣讓顧教諭把這份第二場的考卷也評了,然後他也在後面寫了幾句評語,與第一場的七篇用紙袋收在一起,在紙袋上寫上“頭名卷”三字,放在一邊——
顧教諭小心翼翼問:“楊縣尊既如此看重這份考卷,為何不薦往副主考處?”
楊漣微微一笑,說道:“這是壓卷之作,宜放在最後,而且待三場考畢,再薦頭名卷出房才顯慎重。”
顧教諭唯唯稱是,退到鄰室繼續閱卷。
……
張原自不知他的房官會是大名鼎鼎的楊漣,他現在是排除一切雜念,全身心投入考試,八月十五第三場,依然是三更搜檢入場,小睡片刻,天明考題下來就開始作文,三篇策論,分別就經學、史事、時事向考生髮問,首策問八卦起源,張原開篇道:“聖人之作經也,不遺乎教,而未嘗倚於數。儒者之說經也,貴依乎理,而不可鑑乎理。蓋天下之數莫非理也,天下之理莫非天也,聖人默契乎天,自能明天下之道……”
洋洋灑灑,一篇千餘字的策論一氣呵成,這策論才是真正展現學識的時候,很多考生平日只讀八股,其餘一無所知,策論只是胡說,但因為科場只重視首藝七篇,閱卷官看了百萬字考卷後,早已頭暈目眩,第三場的策問基本不怎麼看,但在張原,他要善始善終,他也有精神把四篇策論作得精詳暢達——
暮色初下,張原交卷往龍門方向行去,終於考完了,他已竭盡心力,至於結果如何暫且拋在一邊,今天是中秋節呢,回船上過節去,要一醉方休,走過明遠樓時,見樓上張燈結綵,酒香飄溢,考官們也準備在明遠樓上飲酒賞月賦詩呢——
一出龍門,穆真真小跑著迎過來,喜孜孜道:“少爺,終於考完了。”一面接過張原手裡的考籃。
張原笑道:“是啊,終於考完了,無所事事了。”
張岱的侍婢素芝上前向張原施禮,張原有些奇怪素芝怎麼也來了,素芝是小腳,走不得遠路,前兩場都在船上等著——
在龍門前廣場稍等了一會,張岱、祁彪佳等人陸續出來了,都是一身輕鬆、興致勃勃的樣子,張岱是最會玩的,提議去西湖上飲酒慶中秋,眾人皆熱烈響應,從初九到十五,心絃緊繃,吃不好、睡不好,現在是該盡情玩樂一下了,且喜今日天氣晴朗,十五的圓月已經錢塘江那邊升起來了——
祁彪佳道:“待小弟回船上沐浴更衣——”他在“屎號”考了三場,自慚形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