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 景徽的病,雅騷,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是後話,擺在他面前的難題是:如今東林官員已全面退出朝政中樞,而遼東鼙鼓將起,他又當如何應對?
阮大鋮卻沒張原這麼冷靜,驚道:“翁侍郎、朱祭酒都回籍了!”
鄒之易道:“是啊,被罷免的官員六月以來都已陸續離京,對了,還有一事張修撰恐怕還不知道,令內兄等軒先生也已外放,只不知出京了沒有。”商周祚字明兼號等軒。
張原一驚,忙問究竟,鄒之易道:“令內兄以左僉都御史之職巡撫福建,這個不算貶謫。”
阮大鋮眼望張原,沒說什麼,心裡很清楚這是方從哲、姚宗文等人打擊張原的一個手段,商周祚原屬浙黨,官聲頗佳,若三黨肯力推,那麼商周祚在這次丁巳京察中升任三品右副都御史也並非沒有可能,而現在雖說以左僉都御史巡撫福建並非貶謫,但外放與在京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官員寧願在京當個七品、八品的小官,也不願外放任五品或者六品的知州、通判,就如他阮大鋮,留在京中行人司任八品行人,也自認為比外放當七品縣令的黃尊素他們強,京中升遷的機會多啊,地方官極少能進入權力中樞,六部堂官和內閣大學士誰又是從知縣起步的?商周祚巡撫福建,等於是削弱了張原的勢力——
看來方從哲和三黨官僚在盡逐東林之後,對張原的翰社也開始打壓了,作為翰社中人的阮大鋮不免感到自危,有點看不到前途了。
張原聽聞內兄要巡撫福建,反倒心定了一些,因為他知道此後幾年朝堂鬥爭最為激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後,早先被貶斥的東林人盡數復職、升遷,但紅丸案、移宮案卻又接踵而至,東林與三黨勢成水火,黨禍之烈前所未有,所以說內兄商周祚離開這紛爭的漩渦應該是件好事,就是嫂子傅氏和景蘭、景徽兩姐妹要六千里奔波跟去福建比較辛苦——
張原問:“那借此次京察高升的又是哪些人?”
阮大鋮也問:“對,那姚宗文居何官職了?”
鄒之易道:“姚宗文聲譽不佳,依然還是吏科都給事中,齊黨的周永春這次被擢升為右僉都御史,而浙黨的李鋕兼掌刑部和都察院,其餘大抵官職照舊,這是因為皇帝不肯補缺,不然六部堂官、五府七卿就都是三黨的人了。”
張原道:“其實也差不多,科道官和六部要職基本被三黨把持,皇帝不補缺,他們就一人兼數職,權力更大。”
阮大鋮覺得一身燥熱,“嘩啦嘩啦”猛搖摺扇,立起身從高峻的山海關城樓向西南京城方向望,夜空茫茫,疏星點點,心道:“出使數月歸來,竟已是這般局面!”回頭看張原,張原不動聲色,未見憂心忡忡,真不知道張原是怎麼想的——
七月十八日,大明禮部郎中邵輔忠奉命來到通州潞河驛迎接張原和朝鮮奏請使禹煙一行,傍晚時,大明與朝鮮使團一百餘人抵達潞河驛,開宴前,張原、阮大鋮向邵輔忠彙報了出使和遇襲的情況,邵輔忠道:“朝鮮國之事自有皇帝定奪,張修撰和阮行人平安歸來就好。”又道:“六十一名隨行出使的錦衣衛死傷近半,這實在是大明開國兩百餘年從未有過的事。”邵輔忠口氣似有揶揄之意。
張原道:“東虜猖獗,邊境不寧,的確是兩百年來少有的危局。”
邵輔忠呵呵一笑,不再多說,請張原、禹煙等人赴宴。
次日午後,邵輔忠與張原、禹煙一行經朝陽門入北京內城,忽聽有人大叫:“少爺,少爺——”,另有一人叫著:“姑爺,姑爺——”,兩個人一邊叫著,便衝到使團車駕前。o雅o騷o吧o水粉o愛扯o小老虎o
張原聽聲音知道是武陵和小廝白馬,但此時炎陽西斜,光芒耀眼,街道兩邊人又多,沒看到武陵他們在哪裡,便手搭涼篷尋看,揚聲對開道的錦衣衛道:“是我家人,不要攔他。”
錦衣衛校尉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