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節,科舉反面教材全解,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官議事。
都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何況這些人還不是臭皮匠。官員們齊聚一堂,你一言我一語,屏風一事就越敲越明。
“畫各地風景這個主意妙計,正好天下十道,不如就設十扇屏風,每一扇對應一道。”
“這個辦法好。可是繡娘們沒見過其他地方,怎麼辦?”
“這樣吧。”成都府刺史發話了,“我去讓手下拿授官名錄,挑選幾個祖籍在此,或是熟悉當地,在其他各道做過官的善畫官員,讓他們把當地標誌風景畫好,然後交給繡娘去繡。”
蕭景鐸有些疑問:“繪畫有沒有什麼限定?繡娘繡的出來嗎?”
“沒事。”成都府的人對此非常自信,“讓他們隨意畫,我們府的繡娘繡得出來。”
好吧,蕭景鐸服氣了,默默閉嘴。
沒一會,名冊拿來了,眾人捧著名冊討論了大半天,終於把繪畫之人敲定了個七七八八。
有一個官員翻了好幾頁,突然說:“好像沒有河北道的人,諸位有誰去過河北道?”
在座眾人都搖頭,河北道非常靠北,許多官員都有故土情懷,派官時都會提前打點,好離家鄉近些,河北道和劍南道幾乎成了條對角線,哪有人去過那裡。
這時候,蕭景鐸主動說話了:“刺史,我便是河北道幽州人。”
“你不是長安來的嗎,怎麼成了涿郡人?”
涿郡現稱幽州,只不過民間還習慣叫做涿郡。
“說來話長,九歲之前,我隨家族住在涿郡老家,等聖上定都之後,蕭家才全族遷往長安。”
“原來如此。”刺史點頭,道,“既然你在那裡長大,河北道的圖就由你來負責了。可善工筆?”
蕭景鐸點頭:“尚可。”
其實並不是尚可,他在清源寺時,曾由明覺大師手把手教著寫字畫畫,之後也被許多在寺裡做客的名家指點過,所以蕭景鐸說自己繪畫尚可,委實是自謙了。
繪畫也不是個輕省活,即使被刺史指定的十個人都是善畫之人,獨立畫一副某道山河圖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好在繡娘們學習雙面繡也需要時間,倒也不算耽誤。
算算時間,其實留給他們趕製屏風的時間並不多了,千秋宴在八月底,劍南道前去賀壽的隊伍至少要提前半個月到長安,官場上有些打點必不可少,而且除去花在路上的時間,至少七月初,使隊就要準備著出發了。
現在已經五月了,留給他們的時間委實不多。
蕭景鐸等人在忙著作畫,刺史這段時間也沒閒著,他調動整個成都府的資源,用最好的蠶絲織出許多半透明的絲綢,蕭景鐸還曾隨著其他官員前去參觀,發現這種絲綢非常輕巧,五六層疊在一起依然能看到最下方的字跡,而且極為堅固,是做屏風最好的底料。
而且成都府盛產蜀繡,許多工藝一應俱全,刺史吩咐下去沒幾天,裝裱屏風的木架就做好了,蕭景鐸親眼看到精緻高大的紅木架送入刺史府,蕭景鐸心裡默默嘆了口氣,當初沒有和成都府搶生意是對的,即使他私藏了雙面繡的技巧,恐怕一時半會之內,也根本趕製不出滿意的大型屏風。果然這種大頭就該讓給上級州府,他們晉江縣跟著喝些湯就夠了。
刺史將河北道的繪圖任務交給蕭景鐸,顯然是不允許有任何差池的。蕭景鐸想了很久,都無法決定到底畫什麼。
其實他對涿郡的記憶已經非常淡薄了,那是他才七八歲,每日最常見到的就是一望無際灰濛濛的土地,他委實想不出來,用什麼可以代表河北道。相比之下,蕭景鐸倒對先帝帶兵攻打涿郡的畫面記憶猶新。
他猶豫了很久,最後決定,就畫這副令他久久不能忘卻的畫面。
等刺史看到蕭景鐸上呈的筆墨後,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