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節,駙馬要上天,絕歌,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收後算賬。雖然說欠的糧分三年還,但不是三年一次性還,是分期還,而且地裡的出產有三成稅租。別人的三成稅租,正常水平是一百五十斤,到懶人那裡整塊地的產量都不足一百斤,稅租都交不上。
交不上稅還不起債的,繼續去當苦奴,讓監工揮動鞭子抽著幹活,累死拉倒,省得浪費米。
裴三郎有點心疼。一個人十畝地,水田旱田各五畝,拿來養草了。沃日!
管多銅見到自家主公的臉色不太好,小心翼翼說道:“能派來的苦奴,都是以前幹活幹得好的。這懶漢以前吃得多,但砍樹肯下力氣,瞧著是個能幹活的,就劃到這來了。沒想到,種上地以後,怎麼說都不聽。”
裴三郎點點頭,沒說什麼,繼續逛村子,他牽著羽青鸞的手,走在前面,身邊沒人跟著時,悄聲說:“等他們交不起租還不起欠糧去當苦奴的時候,有得哭。”
羽青鸞說:“或許他只想當賣力氣不願意琢磨那些瑣碎事情的苦奴呢。”種地,需要先挖土,再育苗,之後施糞澆水樣樣都要看著,人得圍著地轉。當苦奴,白天拉出去幹活,掄起斧頭錘子埋頭幹,到吃飯的時候與眾多苦奴們搶口飯吃,回到奴圈倒頭便睡,萬事不操心,餓死累死了算,這樣天生苦奴命的人並不算少。
裴三郎想想,無話可說。
羽青鸞注意到,以前在京城的時候,鵝一年四季都在稻田裡,但……現在都關在鵝圈裡的。
管多銅告訴他們,稻穀成熟了,鵝放到稻田裡會吃稻子,要等到收割以後再放出去。現在家家戶戶都把鵝和鴨子關在鵝舍,偶爾趕去水塘裡放一放就好。
裴三郎:“……”
管多銅還告訴他們,“放小魚苗的時候,也不能放鵝和鴨子。它們都會吃小魚苗。稻田養魚,不能養吃草的魚,不然稻苗都禍害了。”
裴三郎:“……”
管多銅還說,在稻田裡養螃蟹,螃蟹會在田坎打洞,田坎容易坍塌,蓄的水都跑了。稻田裡有很多螃蟹,在插秧前整理稻田的時候需要把螃蟹抓出來,這個季節,稻穀收割後,又可以再抓一批,很多。
正好今天已經有稻田開始收割了,管多銅挑了些村裡的小孩子去抓螃蟹。
裴三郎和羽青鸞在村裡逛到中午,把村子逛得七七八八,他們回到驛站,簡單吃了點飯,哄著孩子睡了一會兒午覺,下午,管多銅從家裡拿了麻繩編的魚網到河邊撈魚去了。
裴三郎的胸前掛著孩子,牽著羽青鸞,站在岸上,看管多銅帶著戰奴撈魚。
旁邊的草叢裡鑽出條手臂粗的蛇,羽青鸞腰間的天鸞劍出鞘,一劍戳在蛇的頸部,將它挑起來,剛想扔出去,就聽到旁邊的親隨軍喊她,“長公主。”
羽青鸞讀懂親隨軍臉上的表情,把挑在劍上的蛇遞過去。
親隨軍抱拳道謝,取下蛇,取落地斬下蛇頭,留著晚上燉蛇羹。
河裡的魚很多,不多時,管多銅便撈到好幾十條,加上抓的一大桶螃蟹,都給了裴曦。
裴曦的隨從提到驛站,由他的廚子下廚做了一大桶清蒸螃蟹,至於魚,受條件限制,全部做成烤魚。
第二天,他們繼續趕路,然後到下一個村子時,又逗留一日檢視村裡的情況。
村子裡是由莊園裡的老手帶新手進行耕種,新的種植方法推廣得挺好,但是,裴三郎發現他太高估奴隸們的自覺性了。
他們幹活賣力是因為獎勵是當天的,能多一兩勺飯,菜裡能多幾塊肉,不幹活就要餓肚子。
在他借糧食給他們以後,他們不餓肚子了,下河撈點魚、進山打點獵都能吃飽,又不懂得算賬,抱著過了今天不管明天的心思,不願意學種地,於是,地讓他們種荒了。
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