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萬人之上_第38章,萬人之上,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詩……

朕深深覺得, 這時候的娛樂活動實在太過貧乏。朕已經賜了兩次宴,短短一月裡又要賜第三次……朕簡直想罷工,然而真罷工怕是諸臣都有意見,便打算按以前的折中辦法,賜百官刀尺便是。而且, 正月晦日乃是重農務本之節;冬去春來,假放夠了, 也該開始幹活兒了。

名單上的頭一條就是即將到來的春耕。具體事務自有司農卿負責, 百官一般就儀式性地獻獻農書。但自謝鏡愚告訴朕最早明年可以修繕大運河以來,朕就覺得,賦稅可以再低一點。朕確實想大興天下水利,然而工程浩大, 急不得,還是要先考慮富民。

至於其二,就和農耕沒太大關係了。前朝動亂之後,史籍之類多有散佚。為此, 父皇設立了弘文館;盡收天下藏書的同時,也徵集天下人才。如今匈奴已滅, 朕合該把這事兒撿起來,同今年春試一起交代給禮部和吏部去辦——

堂堂中書省,居然沒幾個人用得順手,這像話嗎?

最後則是吏治。雖然照周不比的情況來看,本朝吏治還算清明,但也不能不防微杜漸。諸事眼看著就要步上正軌,若是因人之故毀了,那可是虧得很,實在對不起父皇打下的基業。而且地方官員朕也不很熟悉,合該派人下去查探一圈,好讓朕有全域性之數。

有了初步想法,朕便把司農卿、幾個尚書、御史大夫等人挨個兒叫來詢問。大致確定可行性後,朕再把幾個丞相叫到一起,討論確定詔書內容。

王若鈞,不消說,沒有意見。“陛下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實乃天下幸事。”

侍中曹矩人如其名,本分規矩得都要過頭了。當年朕要派黨和去打匈奴,朝野大都反對,他都沒吭一聲,此時自然更不會有意見。

中書令如今空缺,根本用不著徵求意見。於是,朕把目光投向了王若鈞座下的謝鏡愚。“謝相可有什麼高見?”

“臣謝陛下垂詢。”謝鏡愚恭敬地來了一句套話,才繼續往下道:“不論是輕稅賦還是重文教,臣均以為極好。唯有整頓吏治一點,臣有些想法。”

他畢竟有“前科”在,朕不免掃了一眼特准旁聽的周不比。“說來聽聽。”

“照陛下的意思,每道派京官一人巡察所屬州縣,考察官員職務,有薦黜之權,還可不上報就處理一些犯法之人。此舉確能增加巡察使的威信、令地方官員望而生畏,但臣以為,生殺大權全掌於一人之手,便是他盡力公平,可能也不免有偏頗。”

“也是,”朕從善如流,“那謝相以為,該如何避免這個弊端?”

“臣原先想,再多派兩人同行,共謀決斷。然而,巡察使常年在外,御史臺並無如此多人可供抽調。故臣以為,可於各地抽調相關官員,令御史臺教導三月或半年,再分別抽籤,隨京官至其他道上,便可更令人信服。”

這意思就是交叉執法嘛!

朕當然知道這個。但朕畢竟是皇帝,事情不能都由朕一人完成,總要給臣子們留點發揮的餘地。“謝相此言極是。”朕讚許道,又轉向其他兩人,“王相,曹相,若朕有什麼不足之處,你們也當和謝相一樣,大膽直言。”

王若鈞和曹矩都滿口應下了。但朕知道他倆照做的機率不大——年紀大了以後,大臣想的事情更多是安穩退休養老;直諫可能要犯朕的忌諱,他們自是不太願意冒的。不過,朕告訴他們就等同於告訴所有官員,也不算浪費口舌。

“除此之外,臣還有一個建議。”謝鏡愚又道。

竟然還沒說完?朕頓時有點稀奇。朕剛沒留那麼多坑給他填啊……“那就繼續說。”

“陛下既有心清明吏治,除去依靠本有此責的吏部與御史臺,說不得也要親力親為。中書省如今正副都空缺,正是陛下施展的大好時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