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萬人之上_第114章,萬人之上,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班地進行。
自樂遊苑回宮後沒幾天,朕就讓嚴同覆上了個摺子, 說明京兆府近些年對前朝殘餘的暗中搜捕情況。康王是最後一尾大魚, 剩下的全是小蝦米。
雖說是暗中搜捕,但多少有動靜,眾臣心照不宣。然而, 康王死了接近三年都沒漏出一絲口風,就不免讓他們驚詫萬分了。擒賊先擒王,之後再用康王的名號釣魚,想也知道是一網打盡、殊無遺漏的節奏。
此事的風波還沒過去,朕瞧著離芒種只剩一月, 便宣佈了六月中旬下江南的訊息。朝堂上又是一波暗流湧動:人人都認為,朕先用康王的事情立了威, 再宣稱要疏浚運河, 如此就沒人不敢不認真做——
開玩笑,不認真的話,搞不好就會和康王一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這兩件事加起來, 朕估計著,朕在諸臣心中城府深沉的評價又能再創新高。如果一定要說還有別的結果,只能是有關謝鏡愚——
謝鏡愚調任中書令是在康王死前,本質上是安撫兼戒備手段;可在康王死後, 他不但沒有被貶,還被朕任命做尚書丞。瞎子都能看出來其中的因果聯絡, 更不用提謝鏡愚必定會平步青雲這件事了。
一時間,興京城裡傳得沸沸揚揚,都說謝鏡愚即將成為本朝最年輕的尚書僕射、乃至尚書令。對這種流言,朕不置可否,每日安排並不改變。至於謝鏡愚,他慣常就受人矚目,如今愈發變本加厲;因而,他已經把鋪蓋打包到了尚書省,一副恨不能日日值宿的模樣。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儘量避開大把削尖腦袋套近乎的官員,但也方便了朕召見他。況且,下江南要協調準備的事務不少,朕根本用不著費心想借口。
擬定隨行官員名單就在頭幾件要做的事情裡。朕只負責點正三品以上及少部分以下的官員,剩餘的都由謝鏡愚補充完善。但在補充完善之前,謝鏡愚先對初步名單提出了異議。“陛下要令吏部兩位主官都隨行?”
朕就知道他會發現。“芒種過去,已經是四月下旬。彼時今年吏部試已然結束,也沒什麼大事。”
對朕避重就輕的回答,謝鏡愚很不滿意。“陛下,您明知道臣說的不是這個。”
朕確實知道他不是這個意思——一般來說,朕想帶尚書還是侍郎都無所謂,但要留一個在京中統領事務。若是都帶走,誰來居中排程?“宋卿要調任揚府,朕正好捎他一程。”
這話並不是表面上的意思,但謝鏡愚一下子就明白了。“陛下想讓宋尚書去做揚府都督?因著大運河之事?”
確實如此,朕點點頭。
“那陛下屬意何人接替宋尚書之職?”謝鏡愚又飛快地問,但他並沒用上疑問語氣——畢竟這事兒實在太明顯了——“魏王殿下?”
朕又點頭。“魏王說他打算趁此機會考察沿途州府吏治,朕已經準了。畢竟,若吏部是他主事,不一定要在興京才能做。”
然而,謝鏡愚聽出了朕沒直接說出口的話。“是魏王殿下自己想要隨行?”
不管是你還是雍蒙,關注重點都是怎麼回事?一個比一個歪?
兩相對比,朕實在忍不住腹誹。“上巳時,朕已經讓魏王先做好準備。”
聞言,謝鏡愚頓時沉默下來。
“怎麼?”朕品出了這種姿態裡的不歡迎,“既然魏王要去,你這一路就會輕鬆不少,也沒什麼不好。”
畢竟,王若鈞已過花甲之年;叫他拖著一把顫顫巍巍的老骨頭,來回奔波四五千裡地,實在令人於心不忍。如此一來,運河相關的一應繁瑣事務都壓在謝鏡愚肩頭。即便雍蒙只負責吏部的那塊兒,也是能少一分則少一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