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花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1章 信念!!!,明賊,紙花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孫承宗自年少時,便多次前往邊關遊歷,現如今,已經在大明縱橫幾十年,以帝師身份,親自督陣遼地,他的眼光,何其老辣?
但此時李元慶的這番言論,已經並不單單只是戰略方面了,而是近乎毫無保留、沒有避諱的,直接牽扯到了方略,甚至,已經涉及到了朝中大勢,也包括他孫承宗的根子。
看著老孫愁眉緊縮,鬆垮的眼皮子都在微微抽動,李元慶反而安心了下來。
對於老孫這個人,李元慶是深深佩服的。
可以說,孫承宗幾乎就是儒家所言的‘士大夫’光輝形象的典範。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雖然他最終沒能幫助垂暮的大明帝國力挽狂瀾,但後來,清兵入口,攻到了他的老家高陽,孫承宗號令兒孫子侄齊上陣,抵死不降,最終,力戰殉國,青史留名。
若是論能力,若是論手腕,即便是兩世為人,李元慶恐怕也絕難成為老孫的對手,但他比老孫,卻是多出了超脫這個世界五百年的見識。
尤其是後世科技文明的不斷發展,辯證式的思維方式不斷昇華,意識形態不斷演變,這個時代的人,根本無法企及。
哪怕是精明如老孫呢?
這些年,大明在遼地的連環失利,一方面,是後金的軍事力量的確強大,強大到龐大的大明帝國,甚至根本不能力敵。
但這隻能算是最客觀方面、不是理由的理由。
最基本的核心,還是大明朝廷內部、大明軍隊的腐敗。
像是賀世賢、尤世功,包括羅一貫,劉渠等諸人,他們不是不敢戰,也不是不能戰,但中樞決策性的失誤,如豬一般的友軍,包括他們本身的侷限性,在太多關鍵的時候,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不得不戰,完全是‘趕鴨子上架’,硬著頭皮去戰。
關鍵是他們迷茫、飄搖,但對手後金軍卻是目標明確,眾志成城。
撫順、開原,遼陽、瀋陽,包括後來的廣寧,後金主力基本還是貫徹的薩爾滸之戰的方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他們從不會直接直面明軍主力,而是先集中優勢兵力,擊潰、甚至是直接吃下明軍最有戰力、也最敢戰的有生力量,這就如同一刀、直插向了明軍的心窩子。
而後,蝴蝶效應開始顯現,剩下的明軍,便直接變成了跑都不會跑的豬羊。
這的確是明軍的悲哀,但其根子上,何嘗又不是大明朝廷、所謂計程車大夫精英階層的悲哀?
只可惜,這些人,耍嘴皮子、推脫責任,一個比一個溜兒,但真正做事,真正做實事,擔上擔子,他們一個個躲的卻是比兔子還快。
以至於,孫承宗已經一把老骨頭、六十多高齡了,還要親自來遼地督陣。
歷史到了這裡,事實上已經陷入了一個死迴圈。
李元慶相信,以孫承宗的精明,他不可能看不到大明的弊端,只不過,在周圍這種高壓的意識形態包圍之下,恐怕,他自己都不敢直面這些弊端。
李元慶更深深明瞭,老孫在遼地,時日已經不多了。
想要給老孫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那就必須要下猛藥,讓他明白,誰~~~~,才是真正能在遼地做事的人。
良久,老孫渾濁的目光逐漸清晰了一些,他緩緩看向李元慶,有些疲憊嘶啞的道:“元慶,這麼說,你是贊成王在晉的方略?”
李元慶恭敬看向孫承宗,卻不卑不亢,沉穩道:“閣老,卑職也並非是贊成王大人的方略,而是從實踐中總結而來的心得。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遼地此時的狀態,就猶如兩堆沙土,老百姓就是水。水往哪邊流的更多,沙土堆就會越堅固。即便是風吹雨打也不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