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士族與寒門,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母李氏“哦”了一聲,問:“那又是何事?不用急,來福,慢慢說。”

來福道:“來福聽說七月的這次檢籍比往年嚴厲,象來福父子四人這樣沒有戶籍的流民會被遣送到僑州,領取官田耕種,交租納稅服雜役——”

說到這裡,來福愁苦得說不下去了,到了僑州雖說會編上戶籍,會領到官田,算是自由的平民,但官府差吏的層層敲剝,自由民往往不如為大族耕種的佃戶,佃戶有大族做靠山,只要按律納租服役,奸吏猾胥也不敢過分敲剝,問題是來福還不能算是佃戶,佃戶是有戶籍的,來福是流民,沒有戶籍,當初陳肅是以八品郡丞的身份收容來福一家作為陳氏的蔭戶,蔭戶是主人的私產,同樣不用向官府納稅和服役,八品官員有權擁有一戶蔭戶,但因為錢唐陳氏不是士族,所以一旦官員解職或者死亡,其蔭戶就要歸還官府重新入籍,現在陳肅去世已五年、陳慶之去世也快三年了,錢唐陳氏再沒有人能庇護得了來福一家。

陳母李氏默然不語,心裡很是難過,但這種事她也無能為力,只好安慰來福道:“不要太擔心,前兩年不也檢籍嗎,到時給縣上主管檢籍的丞尉多送些錢帛也就矇混過去了。”

來福、曾玉環夫婦略略安心,來福道:“主母恩德,來福一家做牛做馬難以報答——”

陳母李氏擺擺手:“好了,來福你下去吧,這些日子你要常到外面打聽有關檢籍的事,若有變數,老婦也好預先有個準備。”

來福退下後,曾玉環去備水讓陳母李氏四人沐浴。

陳操之一直靜聽母親與來福的對話,心裡暗歎:“在東晉,無權無勢無地位,就連自家下人都不能庇護,我錢唐陳氏真是衰微啊,現在距離七月檢籍不足百日,我這個十五歲的少年能想出什麼妥善的辦法來幫助來福一家?”

只聽母親嘆息道:“若實在沒辦法,只好去求錢唐丁氏了,總不能讓來福一家流落出去。”

錢唐丁氏便是宗之和潤兒的母家,錢唐丁氏自以為是三等士族,看不起寒門庶族,當初把丁幼微嫁與陳慶之,一是因為陳慶之的父親陳肅時任吳興郡郡丞;二是陳慶之人品俊逸,才華不凡,吳興郡太守兼大中正陸納按九品中正制把陳慶之評為第七品——

九品中正制是魏文帝曹丕在尚書令陳群的建議下制定的選拔官吏的依據,其標準有三:家世、道德和才能,共分九品,第一品是聖人,因為在世之人沒有誰敢自居第一品,所以第二品就是最高品,三品以下都是下品。

家世一般只論郡望和父祖官爵,錢唐陳氏祖籍穎川,郡望是很顯赫,但自從避黃巾之亂遷居吳興郡錢唐縣以來,三代都只是下品官吏、無權無勢,以至於在東晉譜諜排名中被排除在士族之外,只算是庶族小地主,兩晉最重門閥家世,所以陳慶之雖然道德、才能都出類拔萃,但因為家世寒微,被評為第七品已經是極限。

當年推出九品中正制籠絡士族的魏國尚書令陳群就出自穎川陳氏,沒想到他的後輩子孫反倒被排除在士族之外,可嘆!

因為吳興郡太守陸納的賞識,陳慶之名聲大振,既然被評為鄉品第七,以後做七品以下的官吏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丁氏族長就是看中陳慶之這一點,又因為丁氏與陳氏都信奉天師道,所以一時心動才把錢唐有名的美人丁幼微嫁給陳慶之,畢竟庶族做到高官的雖然極少,但也不是沒有,大司馬陶侃也是出身寒門呢。

但丁氏家族很快就後悔了,高門士族與庶族寒門的婚姻是很丟臉的事,丁氏在錢唐縣、吳興郡名望大跌,可丁幼微已經嫁出去,覆水難收,無法挽回了,而且丁幼微與陳慶之伉儷情深,也勸不到她離婚。

不幸的是,陳慶之在三年前任職海虞縣長之時扔下妻子兒女撒手塵寰,年僅二十六歲,丁氏族人當即把丁幼微接回錢唐,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