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十五、母氏劬勞,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真慶道院觀賞茶花後的第三日,衛協的《桓伊贈笛圖》完成了,前後用了二十天,陳操之觀摩了衛師繪作此畫的全部過程,從立意、構圖、用筆、用墨、設色,直至最終的收拾全畫,觀摩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顧愷之說他向衛師學畫四年來,象這樣完整的觀摩也沒超過十次,因為衛師作畫時間跨度極長,比如那幅《楞嚴七佛圖》前後畫了三個多月。
觀摩此畫,陳操之受益匪淺,他以前的西洋風景畫角度偏狹,這是第一次對全景構圖作畫有了完整細緻的瞭解,發現設色比用墨更難,衛師用色只有硃紅、藤黃、花青三色,但呈現在畫面上顏色卻極其豐富,這絕不是一年半載能體會和掌握的啊。
這半月來陳操之也畫了三幅花卉圖,待衛協畫完《桓伊贈笛圖》後呈上這三幅習作請衛師指教,衛協看了之後略略指點了一些不足和疵點,說道:“畫分六門,人物、屋宇、山水、鞍馬、花鳥、鬼神,操之可先從花鳥入手,漸至屋宇、山水,而要畫人物則先由鬼神入手——”
一邊的顧愷之笑道:“畫鬼容易畫人難。”
衛協大笑,將《桓伊贈笛圖》交到陳操之手上,說道:“操之,你攜此畫去呈獻給陸使君,就說老朽病體未愈,不便親去,由你轉呈。”又問:“操之,你可知為師繪作此畫的用意?”
陳操之深深施禮道:“是衛師提攜操之,衛師恩德——”
衛協擺手笑道:“你我師徒,不說那些——陸納交遊廣闊,往來者俱是高官豪門,我讓你將此圖呈送給陸納,即是為你製造聲望,你出身寒門,想要立身揚名,可要比士族子弟加倍努力才是。”
與葛洪一樣,衛協對陳操之有深切的惜才之念,不願看到這樣一個好學聰穎的少年因為門第而屈居下潦,總想扶持他一把。
……
次日又是休學日,陳操之攜《桓伊贈笛圖》去見陸納,陸納歎賞不已,把侄兒陸禽、兒子陸長生,還有陸葳蕤都喚來欣賞,陸禽依然一副不屑的樣子,礙於叔父在這裡,沒有直接出言譏諷而已。
陳操之是第一次看到陸葳蕤的兄長陸長生,陸長生二十多歲,容若槁木,魂不守舍,這副病入膏肓的模樣看得陳操之都暗暗吃驚,心道:“陸使君知我曾從學於葛師,若讓我醫治他這兒子陸長生,那我可難措手,我只知幾個偏方而已。”
所幸陸納只說書畫,未及其他,那陸長生也只小坐了一會,便與陸禽一道離開了。
陸納道:“操之,我已遍請郡城附近五縣的知名畫師,於下月十九日攜其冬月花木畫作赴郡,齊聚我陸府惜園,詩畫佐酒,暢敘幽情——我還特意派人去會稽請張墨先生來此,與衛協先生一起作為本次冬月花木繪畫雅集的評判——”
陸葳蕤道:“可是爹爹,張墨先生與衛協先生不和啊。”
陸納是名士派頭,不顧忌這些,笑道:“我倒要看看他二人在一起會怎麼不和,最多到時讓他二人各據高座、評判畫作就是,這樣他二人都會打點起精神,更用心思才是。”
陳操之告辭時,陸納道:“操之,我還未欣賞過你的豎笛妙音,下次休學日請攜柯亭笛來為我一奏。”
陸葳蕤道:“就到我惜園百花閣吧,那裡有臨水的石舫,適宜吹笛。”
陳操之答應了,從陸府出來,乘牛車駛過郡城的街巷,出西門時,跟在車邊的冉盛突然道:“小郎君,好奇怪,陸氏小娘子的牛車跟在後面!”
陳操之微微一笑,對來德說道:“到真慶道院去。”
來的果然是陸葳蕤,剛在府中與陳操之道別,卻總感覺今日似乎有些什麼事沒做,再想一想,原來是沒去真慶道院看茶花啊,不是隔三日就要去一次的嗎?於是命駕前往。
陳操之微笑著在道院前的柏樹下等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