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二十七、不捨一人,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意,說道:“阿遏若在此,當不至於如此無謀。”想了想,讓僕婦去把謝道韞喚來。

謝道韞正在研讀她手抄的《弈理十三篇》,心裡想著何時再與陳操之手談一局?聽到四叔父見召,便帶了柳絮、因風二婢來到前院,見謝朗諸人濟濟一堂,就知道四叔父又在考校他們了,上前向四叔父謝萬施禮,也與謝朗站到了一起,等候問難。

以前謝安每次召集子侄考校問難,都要讓謝道韞參加,謝道韞自幼就是與兄弟輩競爭中長大的,謝道韞好辯、好勝的性格就是這樣逐步形成的,而且在謝氏年輕一輩中,她的才辯和識見無人能及,料事多中,即便弟弟謝玄也稍遜她一籌,所以謝道韞的高傲、不肯居於人後的性子也就自然而然——

謝萬又把桓溫遷都之事說了一遍,問阿元有何應對之策?

桓溫遷都之議在建康城中已傳得沸沸揚揚,謝道韞那日隨四叔父去司徒府旁聽陳操之辯難就已聽說了此事,因為一向養成的習慣,謝道韞不待四叔父詢問,已經仔細考慮了朝廷與桓溫之間可能有的各種對策,這時應聲答道:“桓大司馬虛張聲勢爾,實無力遷都。”

謝萬麈尾一拂,徐徐問:“何以見得?”

謝道韞道:“燕將呂護攻洛陽甚急,河南太守戴施退居宛城,桓大司馬方遣庾希、鄧遐舟師三千救洛陽,洛陽能不能保尚不可知,卻議遷都,豈不是虛張聲勢!”

謝萬目露嘉許之意,點點頭,又問:“以阿元之見,朝廷當如何回覆桓溫?”

謝道韞道:“昇平三年,桓大司馬從荊州移鎮姑孰,姑孰距建康不足三百里,舟師順江而下,一日可到,朝廷不無憂懼,所以雖明知遷都不妥,亦不便駁之,當此之際,莫若從之,但要宣告務必廓清河、洛,方可遷都。”

謝萬讚道:“阿元此議與朝中諸臣不謀而合!再問一句,若桓溫真能匡復中原、廓清河洛,則遷都否?”

謝道韞秀眉微蹙,思索片刻,說道:“桓溫無能為也,江左未寧,北伐無力,桓溫亦不願與苻氏、慕容氏硬拼,遷都之議必寢。”

謝萬默思良久,覺得侄女謝道韞對時局比他看得還清楚,識見高超少有人能及,不禁嘆道:“阿元,你若是男兒豈不是好!我謝家芝蘭玉樹,必光耀天下。”

謝道韞莞爾微笑,心裡卻想:“四叔父重男輕女,總認為女孩兒是要嫁人的,是外姓人。”

謝萬又道:“時下建康風議,把陳操之與我家阿遏並舉,把王獻之與顧愷之並舉,此四人並稱江左四秀,阿元以為那陳操之與阿遏相比,誰更超拔一些?”

謝道蘊道:“品評人物是四叔父之長,侄女何敢妄議。”

謝萬哈哈大笑,說道:“陳操之風評之佳,似乎更勝阿遏,就連侍中高茂琰都誇讚陳操之,前幾日陳操之去東安寺見支公,更得支公讚賞,此為逸少公所親見,陳操之還與王獻之在東安寺壁題字較量書法,據逸少公言,陳操之的左右手書法俱有新意,穎悟更勝王獻之,改日有暇,我要去東安寺看看那壁上的大字。”

謝道韞忙道:“叔父帶侄女一塊去吧。”

謝萬道:“東安寺遠,瓦官寺近,去瓦官寺吧。”

謝道韞愕然。

謝韶道:“父親這不是南轅北轍嗎!”

謝萬大笑,說道:“瓦官寺長老竺法汰請陳操之、顧愷之壁畫佛像,阿元若是想去看,明日就和你三叔母一起去瓦官寺隨喜,順便看看陳、顧二人畫技比你如何?”

謝道韞暗暗歡喜,應道:“好,明日侄女便陪三叔母一道去。”

謝道韞當即去見三叔母劉澹,說了四叔父要她去瓦官寺觀摩壁畫之事,謝安夫人劉澹微笑道:“元子你自去吧,扮你的祝英臺去。”見謝道韞微露忸怩之態,又道:“要不就現在這模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玄德

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