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十六、陸納許婚,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黨雷同,清議揚沸,宜抑制浮誇,杜絕爭競,莫使能植;其二,戶口凋寡,不當漢之一郡,而官吏臺製冗餘,人浮於事,宜並官省職,令各盡其職;其三,機務不可停廢,常行文案宜為限日;其四,宜明長幼之體,獎忠公之吏;其五,褒貶賞罰,宜允其實;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學業、其七,大戶私藏流民,無有土著,國家賦稅流失,勞役缺人,宜大閱戶人,實行土斷,嚴明法禁,不容藏私。”
司馬昱聽罷陳操之所言便宜七事,瞑目沉思,半晌方道:“前六事推行不難,只是這土斷之事,不知桓郡公以何為本?”
東晉此前進行了三次規模較大的土斷,分別是晉元帝太興四年由丞相王導主持的土斷,這次土斷定下了僑州、郡制度和給客制度,僑州、僑郡是為了安置南渡的流民,而給客制度也就是蔭戶制度,規定官品第一、第二佃客不能超過四十戶、第三品三十五戶,以此遞減,但越到後來,世家大族佔有的佃客越多,何止四十戶,十倍百倍不止,錢唐陳氏只是次等士族,也佔有了四十蔭戶,當然,這是依官品來定的,家族中作品官者越多,給客也就越多,而且官員死後,這蔭戶也不收回,世代積累,自然龐大——
第二次大規模土斷是晉成帝咸和二年庾亮主持的土斷,這次土斷主要是新編戶籍、度田稅米,因蘇峻叛亂和王導反對而收效寥寥——
第三次是鹹康年間庾冰、庾翼兄弟主持的土斷,實編戶,令王公以下皆正,土斷白籍。自太興年間王導主持土斷設立僑州縣以來,東晉戶籍就有黃籍和白籍之分,三吳土著居民用黃籍,僑州郡縣流民用白籍,流民因為沒有土地,也就不用服役納稅,往往依附世家大族,庾氏兄弟的土斷政策就是要取消對僑民的優待,把白籍斷入黃籍、僑民變成土著,一樣為國家納稅服役,但庾氏兄弟為壯大自己的實力,清查出來的流民有的並未編入黃籍,而是以充軍實,編入兵籍,史載“庾翼悉發江、荊二州編戶以充兵役,士庶嗷然。”庾氏兄弟透過這次大土斷雖然造就了一支可觀的軍隊,但同時也導致“士庶嗷然”,大失民心,庾翼死後,庾氏家族很快衰微與此不無關係——
陳操之既然向桓溫獻這便宜七事,重點又是檢籍土斷,他對這前三次大檢籍自然是下了功夫研究的,說道:“桓郡公意在推行畫一之制,取消僑州郡縣和黃、白籍,大閱戶口,編制新籍。”
司馬昱問:“操之以為可行否?”
陳操之道:“大王,這土斷之策乃是在下向桓郡公建議的。”
“哦?”司馬昱疏眉一挑,凝視陳操之,徐徐問:“操之是出於何種考慮?”
陳操之道:“在籍民戶遠低於實際民戶,為國家服役納稅之民戶少之又少,操之以為實行土斷,可使財阜國豐,朝廷有可徵之徭役、有可度之財帛。”
司馬昱凝思半晌,點點頭,問:“桓郡公將以何人主持此事?”
陳操之道:“初定謝幼度主持,我與祝英臺為輔。”
司馬昱聽說是謝玄、陳操之主持此事,心下一寬,卻聽陳操之又道:“大王,在下有個建議,此次土斷勢必牽連極廣,涉及南北大族利益,愚以為可使大陸尚書與謝幼度共領此事,庶幾南北大族平衡。”
陸始可以說是三吳士族的首領,大土斷首先便涉及吳郡四姓和會稽四姓這江東八大家族的利益,陳操之舉薦陸始來施行土斷可謂別有居心,但想必陸始也樂意擔當。
司馬昱也覺得應該有個代表三吳士族利益的人參加土斷,聽陳操之舉薦陸始,甚合心意,與陳操之密談至深夜,大悅。
……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左民尚書陸納遣職吏劉尚值來請陳操之赴陸府午宴,劉尚值說罷正事,然後笑嘻嘻道:“大陸尚書近日去了揚州,子重可放心赴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