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六十六、陸納許婚,上品寒士,賊道三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六十六、陸納許婚
郗超原本邀陳操之入住他的寓所,陳操之婉拒,入城後徑去顧府,與顧愷之相見,顧愷之笑問:“子重見到陸氏女郎未?”
陳操之微笑道:“多謝尊夫人傳信。”
顧愷之大笑,因說起祝英臺之事,顧愷之立時氣憤憤道:“我與尚值曾兩度去謝府拜訪祝英臺,卻都被告知祝英臺外出未歸,根本是不想見我們啊,這種朋友不交也罷。”
陳操之解釋道:“長康,這怨不得英臺兄啊,謝氏似乎不願她入西府,百般推託,英臺等於是軟禁於府中,你想想,這兩月來祝英臺可曾露面?”
顧愷之恍然道:“原來如此,我錯怪英臺兄了。”又道:“謝氏也真是奇怪,為何不肯祝英臺入西府,謝幼度不就在西府嗎!”
陳操之含糊道:“或有不足為外人道之理由,我這次回來就是奉桓大司馬之命敦促祝英臺出仕的。”
顧愷之之父顧悅之已於上月返回荊州,陳操之便去拜見顧愷之的叔父、御史中丞顧憫之,寒暄而已。
申時,陳尚從司徒府回來,見到十六弟,甚是欣喜,問回京何事?又問冉盛之事,陳操之一一說了,讓冉盛來拜見三兄陳尚。
陳尚對多出個從弟無所謂,既是十六弟決定的,那自有道理,也未多問,便道:“十六弟,等下與我去司徒府見會稽王,會稽王殿下囑咐過我,若你回建康,儘快去見他。”
陳操之心道:“會稽王司馬昱總攬內外眾務,是朝中執政者,目下新君初立,桓溫威權愈盛,司馬昱想必是憂心忡忡的,召見我自是想要從我這裡瞭解桓溫的意圖。”
陳操之在顧府用罷晚餐,沐浴更衣,然後隨三兄陳尚去拜見會稽王司馬昱,原以為司馬昱會因為皇室衰微而夙夜憂嘆,不料司徒府雅言茶室卻是高朋滿座,一場關於老子有心無心的清談雅集正在進行,司馬昱揮著麈尾興致勃勃參加辯難,聲音朗朗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陳尚是司徒府典書丞,也不用他人通報,徑入雅言茶室,在司馬昱耳邊小語幾句,司馬昱便道:“請操之進來,操之是辯難高手,今夜清談有他參加定然生色。”
陳操之入內拜見會稽王,又向清談諸人見禮,然後入座,但覺雅室廣堂內瀰漫著酒石的氣味,想必有不少人是飲酒服散而來,寬袍大袖、旁若無人、情緒激動、言詞滔滔,據說五石散有活躍思維、激發靈感之用——
陳操之冷眼看著這些狂熱的清談名士,心道:“這些人倒真是有朝聞道夕死可也的勁頭。”跪坐旁聽了一會,雖然玄理頗有可觀,但往往過於糾纏,不象是義理探討,倒象是意氣之爭。
會稽王司馬昱見陳操之一言不發,便道:“操之是年輕一輩玄談第一人,請操之就天地私心議論一番。”
陳操之向司馬昱一躬身,說道:“諸賢高論,此理窮盡矣,操之不敢復論。”
司馬昱見陳操之當日辯驚四座,今日卻默然無語,想必是有心事,當即麈尾一擺,請在座諸公繼續清談,他回到書房,然後請陳操之來相見。
這是陳操之第二次到會稽王司馬昱的書房,依舊是沉香銅爐、素紈帷幄,司馬昱也依舊是麈尾在手、風神蕭散的樣子。
司馬昱問了陳操之此次回建康之意,又問陳操之在西府情況,陳操之一一作答。
司馬昱沉默了一會,忽問:“傳聞桓郡公要上疏撤併僑州、大閱戶人,不知確否?”
陳操之道:“郗嘉賓此次領桓郡公便宜七事疏奏與我一道入都,想必明日就會呈到大司徒案前。”
司馬昱問:“何為便宜七事?”
陳操之道:“其一,江左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