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將軍好凶猛,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更關鍵他們還是落荒而逃的喪家之犬,還不知道人馬數倍於他們的契丹騎兵何時會蜂擁而至,心思怎麼不彷徨、猜疑
而大越立朝以來所行的兵制,都沒有解決好底層兵卒為何而戰的問題。
中後期以來,為應對盤剝漸劇而日益嚴峻的治安問題,朝廷變本加厲的將大量的流民、盜賊及囚徒充入禁廂軍中;為防止逃軍,底層軍卒幾乎是人人臉頰刺字塗金。
從軍後被當作為盜賊、囚徒防範,這叫將卒心氣如何能強盛起來
除了走投無路的貧民子弟外,良家子幾乎都以從軍為恥,禁廂軍也就從根本上喪失了保障戰鬥力的基礎。
這樣的軍隊,基本上只能順風仗,或者倚城固守,幾乎沒有積極進取的可能,遇到苦戰,也沒有什麼韌性可言。
葛伯奕、葛懷聰在東路軍北征伐燕之初,就先在岢嵐城大開殺戒,縱容軍卒劫掠蕃民,是他們當真不知道約束軍紀的重要性,是當真狂妄到以為契丹就像紙糊的老虎般一戳就破
其實不然。
葛伯奕、葛懷聰等人是貪鄙怯戰,但他們治領天雄軍半輩子,對手底下的將卒是什麼德性,實要遠比徐懷他們更為清楚。
他們在岢嵐城就放縱軍紀,實際上更多是想借殺戮劫掠來激勵士氣,甚至還早早在軍中許下突襲大同得手就縱兵大掠的承諾。
他們甚至不敢嚴厲約束軍紀,怕激起譁鬧兵變。
當初在岢嵐城王稟勸葛伯奕約束軍紀,葛伯奕便拿這樣的話堵王稟的口,事後認真去想,未必全是葛伯奕的託辭。
除了天雄軍,從西軍抽調精銳組建的東路軍,劉世中等將也有意識的放縱軍紀。
單看表面,可以說是將帥放縱軍紀,致漢蕃矛盾對立尖銳,為敵虜所趁,但細看下去,便會發現這已是必然。
而蕭林石也必然看透這點,才有如此的計謀。
徐懷現在將桐柏山卒都留朔州,就算王稟、朱沆等人看破不說破,也沒有辦法瞞天過海多久。
天雄軍重整時,只要對逃歸兵卒重新造冊,有誰眼瞎看不出其中的問題
除了天雄軍重整,三衙與兵部會派官員介入進來外,朝廷要釐清大同兵敗的罪責,也會派官員追查其事,到時候桐柏山卒聚集朔州之事,都不可能會是什麼秘密。
而在對武將防範如此森嚴的當世,有意將桐柏山卒集中起來掌握,這是犯多大的忌諱,徐懷又豈能不知
然而他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不是桐柏山卒,而換成其他來源複雜的三千兵馬被他們留下來獨守朔州,恐怕早就譁鬧著南歸,又或者三三兩兩南逃了。
僅憑四五十名鑄鋒堂衛,哪裡有可能彈壓得住完全沒有鬥志、也沒有守疆禦敵自覺的數千潰逃之兵
這種情形下,唯有桐柏山卒靠著鄉土觀念所形成的凝聚力,才能抱團守在朔州。
這事即便犯了大忌諱,甚至會叫人大作文章,但徐懷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王番的冷淡與戒備態度,徐懷猜測他已經第一時間看出這裡面的蹊蹺了,徐懷現在也只能希望王稟、朱沆二人能替他們分擔一些壓力。
最遲不過兩年,最快可能都不到一年,只要能拖到赤扈鐵騎南下,這一切都將不再是什麼問題。
不過,在天雄軍其他軍卒以及朔州城裡的漢民都陸續南撤,獨獨留守在朔州的桐柏山卒,心思也必然會有遲疑、猶豫,這是徐懷他們後續要解決的問題。
這也是徐懷救下葛伯奕之後,僅僅要求將兩營唐州廂軍調入西路軍的原因。
徐懷看中的是兩營唐州廂軍裡,從淮源鄉營出身的四百名桐柏山卒。
與招安賊兵出身的三千桐柏山卒相比,這四百名桐柏山卒在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