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章 周文心目中的好裝備,傭兵1929,山有意,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於裝備這就有考究了。周文結合兩世的經驗,再加上原來就是個國際僱傭兵,見過和聽過的都很多。
首先是山炮,鑑於將來的主要作戰環境基本都是山地,太重、口徑太大的都不合適。最好是方便拆卸,單個部件靠人力就能揹負,射程五公里以上,既能曲射也能直射的火炮。
當世國內仿製的山炮首先就被周文排除,沒法,先不說精度和射程,當是那重量就讓人望而生畏。即使是日本四年後才研製出來的九四式山炮,單個最輕的部件也達到了近六十公斤,靠人力基本不可能長距離運動。
在這個時期,只有一種鮮為人知的山炮符合周文的要求。那就是法國施耐德1928年式75毫米S.E.L.“輕山炮”,也叫步兵炮。
S.E.L.步兵炮最顯著的優勢是射程。S.E.L.的炮管由於要考慮重量等因素。長度是短到不能再短的710毫米(9.4倍),使用一般裝藥(弱裝藥)時,炮口初速是175m/s,最大射程2560米,與一般的步榴炮大致相同。然而,S.E.L.改用強裝藥,卻能達到300m/s的初速,射程長達6000米!
一門炮管只有9.4倍的75毫米輕炮,居然能打到6000米,施耐德的強裝藥射擊堪稱當時最厲害的技術了。而且兩種裝藥,也能確保S.E.L.在各種距離射擊時的精度。後來的實戰證明,S.E.L.的精度是不亞於平射炮的。
然而,S.E.L.的設計奇蹟才剛開始,一門幾乎命中註定只能打小威力炮彈的曲射步兵榴-彈炮,居然被施耐德設計成可以射擊戰車的反坦克炮!
戰防炮講究高初速,彈道非常低伸,才能發揮擊穿裝甲的侵徹力。所以戰防炮的炮身要長,彈道要低伸,設計要求恰好與步兵榴-彈炮相反。再高明的設計師,也不可能用9.4倍的短身管發射高初速穿甲-彈。於是設計師發散思維。既然不能用9.4倍的短身管打坦克,那就換一個炮管。
施耐德採用了當時非常流行的“雙炮管”理念。同樣的炮架與炮閂,準備兩種口徑功能不同的身管,在戰鬥時,兩種能夠迅速拆換的身管,就等於使火炮具備兩種南轅北轍的功能。於是施耐德設計師為S.E.L.加上一個修長的24.7倍47毫米炮管,成為一門兼職的反-坦克炮。
單就表面的炮口初速來說,換上47毫米炮管的S.E.L.只是一門勉強合格的反坦克炮。當時各國的反坦克炮,炮口初速都高達每秒700米左右,才能讓炮彈累積出能夠洞穿裝甲的動能。然而,S.E.L.的初速只有600m/s,用來打穿-甲彈,恐怕沒有辦法有效擊穿戰車鋼甲。
S.E.L.初速不佳的原因是很容易推測的。雙炮管的炮管使用同樣的炮閂,步榴炮的炮閂要控制重量,強度與緊塞度必然比不上專門的反坦克炮。而且可以分解的炮架是以圓柱形螺栓固定的,挺不住太大的後座力。所以47毫米炮管的發-射藥不能太強,而初速也就不如一般的反坦克炮了。為了降低後座力,S.E.L.的45毫米炮管甚至用上了施耐德的至尊傑作炮口制退器。當年的炮口制退器,還是最新科技呢。
然而,施耐德的設計師並沒有屈服於炮閂的先天侷限。600m/s的初速不能發揮穿-甲彈的威力,那就扔下穿-甲彈,讓45毫米炮管打嶄新的破甲彈!
於是S.E.L.的反坦克炮彈,是能夠“破碎-鋼甲”的“半爆裂式穿-甲彈”,也就是今日所稱的錐形裝藥破甲彈,這又是一門走在全球尖端的超新科技。有了超新破甲彈,當年的任何戰車,都無法抵禦S.E.L.的威力。
破甲彈使S.E.L.完全突破了步榴炮的極限。步榴炮都是大仰角的曲射炮,各國雖然都很想讓步榴炮具備平射功能,但是各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