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章 看昇平烏棲畫戟,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真有出息!想到此處,還真是應該先給自己一巴掌才對,於是本來頗有些難看的嘴臉,立刻變顏變色,再來看這太丘縣官員,顏面已經綻放的如同牡丹一樣燦爛。

“由縣尉有心了,如此一來我等在此高枕無憂矣!”

公良參軍不禁感慨,聰明人還是多啊!

“不敢當先生謬讚,只是下官本份,將元知縣周密部署落實下來而已,只怕難免有越矩之處,若有冒犯,還請先生指正,在下不勝惶恐!”

態度端正,是為官第一要務。面對上官,謹慎為先,尤其是面對人生際遇的關鍵時刻,在如何的慎言慎行都是必然。

羲和漸起,明光普照,金琳輝煌,東南方日光韶煦,承公一行自西而來,披著金輝真似天兵神將下凡一般,朝食後眾人也是精神抖擻,所謂天緣和順,地緣平順,人員安順。所謂福禍相倚,一場災禍之後也算開了一個好頭。

承公並未下車,趁著此時街上人丁稀少,儘快妥善安置人員,分工細作乃是急務。元知縣確實是個會做事的,縣衙逼仄是容不下許多人的,乃是徵用了縣學,不僅是地方,索性連縣學中人一併徵調。

應天府學風濃厚且地方殷實,地方士紳襄助辦學甚為積極。太丘縣雖然才升為中縣,縣學制度頗為完備,元知縣乃是經制進士出身,更重教育,將縣學原本毗鄰的道觀也並了進來,縣學發展成了城內第一等的建築。

太丘城不過是方五里的小城,十字大街延伸至四門,如阡陌般城內為八條小街與二十八條巷道區隔開來,城中心的市樓乃是鐘鼓報時之所,且兼具城內街市管理之事。沿著四條大街商鋪牙行食肆比比皆是,縣衙在南街左近,繼續向南門而去便是文武街,所謂文武街那是與南街交匯的東西小街,街東向依次是文廟、縣學、垂雲觀,西去則是武廟、城隍以及火隅、巡鋪。

一行人轉向東行,停在儒學門前已經頗覺此縣學規制不凡,乃是按著府學來營建的。

縣學為宮殿式合院建築,門前有依著引入城內的葭渠取土做了池塘,池塘內青萍點點,芙蕖含苞待放,映著沿街的翠柳頗具靈動之氣。儒學門內建築坐北朝南。文昌閣、明倫堂居中,左右廂房則為校士館、閱卷所等。明倫堂後的射圃,乃是個寬闊的院落,其西牆有月門與文廟的崇聖祠相接。院落北苑即是訓導和教諭的自成院落,幽深清靜,別有洞天,北牆外乃是一道橫渠自西向東,水色清麗,滌盪濁塵。

這縣學規模堪比府學,承公也是知曉其中緣由的。這縣學前身便是士悅士學士昔日丁憂在此而興建的天台書院,士悅先妣便是太丘縣人士,因此士悅也對於此地頗為眷戀。當時士學士的座主恩師鹿中殊任應天府知府,因此請士悅襄助教學,遂將這太丘縣學擴建為天台書院,號稱大肇書院之首。

天台書院當然不是大肇的第一所書院,而被天下士人尊為魁首,便是在這裡士悅與簋璧之、轅復等人開創新學,鼎盛時候四方學子匯聚於此不下八百人,其中走出許多翹楚,而士悅、橫瑋、陽攸等人也常在此文會講學,許多思想抱負終於迎來了慶康新政。

可以說無天台書院便無慶康新政,而也因此導致了天台書院的衰落。宣宗崩逝,慈聖稱制,舊黨以擁立之功掌握朝綱,於是對於新政人物及事物都是喪心病狂的清算。尤其是天台書院,更是他們先要拔除的重中之重,因為只要天台書院還在,那麼新政的旗幟就還在,正如他們瘋狂迫害士悅眾人一樣,一次次的打擊也落到天台書院上。

先是將官民合辦書院收為官辦,於是用人與招生之權皆被掌握,凡支援新學之講學、教授皆被遣散;其次,降低天台書院規格,從京北路降格為府學,再降為縣學,學生也從同太學生降格為童生;最後更是廢了天台書院的名號,只需用太丘縣學之名,若非這兩位官員輾轉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塵途雕弓落

拾遺一丁

紅樓士

王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