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章 天儀安豫洽無為,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水飯食,就這麼枯坐著,舉手投足都透著幾分吃公家飯的勁頭。
這些人其實若非留心觀察,其實也看不出那麼多破綻,可是在彰小乙眼裡卻是一覽無餘,而這些訊息也都反饋給了縣學那裡。
酉正時分,一行人來至縣學門前。引導的是縣衙差役,其後元知縣陪著的乃是丹水南路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明檢法,之後便是一應提刑司官吏,三駕廂車皆由提刑司幹吏操持著,在後面跟著一都正兵及一隊巡丁,不同於承公身邊伺候的,這兩路人馬皆是滿員,除了都頭和巡檢披了熟牛皮綴成的輕甲,其餘人等只是穿著戰襖,大半皆持長槍,負軟弓,武吏們挎著手刀約束士卒佇列。
此檢法官姓明,乃是前任應天府知府幕職出身。按道理只有經大理寺試斷案、刑名約七件以上十件以下,及格者方得除授檢法官。但是,明法官員缺額較多,更何況此人也是經歷兩任推官、大理寺評事,磨勘後能授一路檢法官,也是有些手段的。
只是,從昨日之事發生以來,此人才露了臉,而今日卻積極起來卻是有些耐人尋味。
果然,元知縣還在縣衙招待這位檢法官時,那些生面孔已經陸續離開縣衙附近,開始出現在在文武街頭。縣學附近畢竟開闊,於是幾人便遠遠的分散開來,但是焦點片刻不離儒學門。
沒有隻言片語行至承公駕前,也無使人先行謁見,此人前來絕非善意。雖說提點刑獄司檢法官是當管的官員,不過一個七品官如何敢這般託大?承公此次權知開封府不過是將來入兩府的準備,只說這應天府地界前有東丹使團之變,後有承公遇刺大案,闔府上下乃至丹水南路在任官員大多皆淡定超然的匪夷所思。
承公已經在此駐留一日,竟只等來了這麼個人物。
莫說宗淑,其餘人等也皆是一臉的凝重。
眼見著元知縣引著幾人已經穿過門戶,往中庭而來,諸幕客等沒有官職在身的皆在庭內迎候,領班的自然是公良參軍。
庭院裡只有公良參軍、元知縣、明檢法三人是服綠的朝廷命官,彼此見禮後,也免了其餘人等的介紹,由三人領著,服青的隨後,身著襴衫的文士於左,紅襖素甲的武吏在右,蜂擁向明倫堂正堂而去。
正堂內兆薄、舟雲、典義、觀天分列左右,雖然休養了一日,兩人仍有些虛弱,有著武人堅實的底子,也幸虧只是失血多了些的外傷,此時站在這裡英氣仍是有的。而正堂正中,正襟危坐的承公一副正肅剛正的面貌在高宇明堂映襯下更是如天神般氣韻撲面而來。
只見承公,眉宇動靜不怒自威,鬚髯起伏凜然可畏,頭頂漆沙展翅幞頭分展一尺二分擔當天下正義,身披紫綾從省服曲領大袖內藏滿腹乾坤,腰間白玉翔雁流雲帶環系四海民生,足踏烏皮緞面六縫靴六合朝野綱紀。饒是宗三郎已經在身邊侍候多時,也不免為這堂堂正正的官風而目眩。
更遑論其餘,尤其是青袍水衫和紅襖素甲的文武皆不免惶惶然而戰慄。
那檢法官也好不到哪去,本來還湊著笑臉,此時已然僵硬在了臉上,似有千言萬語此刻只有小心謹慎的行參奉禮。
承公待此人領班唱名參見後,才開口徐徐說話。
“檢法官此行何以如此緩慢,某在此久候了。”
那檢法官不甚長大的身材聞言更加佝僂了,面色難堪道。
“下官不敢當天府尹盛意,所以遲來乃是有些繁雜事務遷延,若是唐突至此,恐怕不能照顧周全。”
此人雖然為承公氣勢逼迫,但是言語上頗有心思。
宗淑乃是宗氏嫡子,這些朝廷官面文章不能說耳濡目染也是頗得父輩親傳。這檢法官稱呼承公為天府尹,而不提官職及官階,就是暗指承公乃是啟封城的知府,於政務上管不到丹水南路這番天地。其餘的話夾槍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