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章 瀹茗興起須酌酒,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絕品茶盞才堪用,尋常茶具卻不足,於是那茶博士便又遣小廝將店內最佳器物拿了上來湊數。

尋常茶會皆是相約為伍,拿了自家趁手器物來用,今日只是湊趣,便將就了些。

蘆頌乃是東道,因而先發。尊師重道乃是本分,因此蘆頌來做準備功夫,點茶分茶這憑本事露臉面的留給師長,只看他取了團茶用沸水浸漬待膏油軟了,再將這浸軟的,用牛角茶刀颳了,再用茶鈐夾了在泥爐上炙幹;再用石臼石錐搗碎,這石臼石錐以名‘雪花白’的雲石為上品,質地如玉,堅韌寒涼,因而茶粉不因研磨而敗性;再用茶籮篩了茶粉留用,茶末細則浮,用大肇西域涪溪密絹作篩籮最佳;然後便是制湯了,取當地山泉入銚,用槐木炭焙之,為了避免煙氣入水,邊將木炭燒紅了,沒了煙火色,再用來煮水,然後拿了葵扇撩動火力,一刻不得停手,聽那銚中傳來松濤聲,才開蓋看水色,所謂水未熟則末浮,水過熟則茶沉,湯至三沸最為宜,否則過猶不及,湯老亦不可用;到了炙盞,便是蘆頌最後一步,如此油滴盞捨不得拿來燲盞,乃是用沸水來溫,溫透了這茶沫才易浮。

接手的便是到了點茶這關鍵環節,乃是這老教授為之,七注點茶皆是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功夫,但畢竟是年紀放在這裡,且看一注調膏,茶水相融,膏如溶膠,二注拂勻,捻膏起沫,湯花高起,乳沫堆積,三注、四注,茶筅攪動逐漸放慢,只是教授乃是力乏,動作連貫之勢便有遲滯,便是如此茶湯的皮紋細沫細膩綿密,似珍珠華彩般浮現,五注、六注,茶湯乳點已然凝結,此時便是輕拂以使茶沫餑凝聚,七注點茶完成,便是諸人上來圍看,這細乳如雲霧瀰漫,似蜃氣飄遙,只是咬盞略有後繼乏力之感,即是鬥茶,便看這出水,待茶湯分明,才是考校文思巧技。

看那講書不再調膏,便用茶匙撥弄作茶百戲。茶匙入湯,發力皆是依著沫餑撮弄,輕輕點點,便在這乳湯上勾畫笠翁寒江垂釣圖,便是點茶功夫些許不足,卻也瑕不掩瑜,這茶丹青之妙手確實不俗。

待諸人品評一番,這妙筆便散滅了,趁著茶色湯濃水溫,蘆頌便分茶與眾人品茗,有這油滴盞趁手,諸人索性不再分盞飲用,自左首起便傳茶品嚐。

每個人皆左手持盞託,右手扶盞用袖遮了,淺嘗即止,讓這醇厚卻清靈的沫餑在唇齒之間綻放開來,微微的苦澀,密密的茶香,口舌含蘊,香津漸起,沁透肺腑,回甘持久,果然是好茶還須好茶人。

這三人已經將茶藝之美極致展示,後面幾人便有了壓力。

待諸人接過三郎奉上的井水中和餘味,第二組也開始動作。三人中將最顯露本事的點茶托付給那胖大青年,待那看似憨直笨拙的青年開始注水,才明白人不可貌相,只看他點茶功夫哪裡還有半分莽直憨態,分明是舉重若輕的箇中高手。

七注而下,只看這咬盞功夫卻是更勝一籌,水百戲即便平平無奇,這一組也是勝出。

果然,第三人是個求穩的,便勾畫出葫蘆繞藤,雙蝠伴飛的福祿雙喜吉利畫,雖無甚意境,總算四平八穩。

到了最後這組,這直學竟打起下手,做了一干準備之用,那年輕人當仁不讓,執起注水,作點茶之舉,且先不看點茶水平如何,只看這青年人,裹了素錦綴金邊幅巾,身著羅地絲繡如意鸞鳳縷金梅銀荷氅衣,本來已經有雍容富貴,超脫塵俗之質,而此時動靜輕凝間,一張一弛間含蓄而自信,莊重且輕暢,便是看著也讓人心儀。

再看其點茶功夫,一湯乃調茶如溶膠,膏體如膠似漆;二湯及拂疾而力巧,茶筅隨腕急動,使湯與膏合,沫餑漸起似珠璣磊落;三湯看乳花湧起,細膩如粟粒蟹眼;四湯則速緩而拂寬,茶色去青綠轉雲靄而升騰;五湯需注水從容,茶筅勻拂而透徹,使茶湯色如凝雪,湯花環沿緊咬;六湯便繼續盡發湯底,看著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塵途雕弓落

拾遺一丁

紅樓士

王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