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章 長路有云翹前跡,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所書院,這便是應天書院的由來。與此同時簋璧之大聲疾呼“弘教化而致之民者在郡邑之任”,“廣設庠序之教”,大興地方官學,它不僅可以使人才“繼踵而出”,更為重要的可以“正以民心”。
慶康新政時,宣宗採納士悅等人建議,開天章閣,與大臣們討論招賢納士,振興朝綱的良策,慨然下詔全國,督促地方興辦學校。而實施者便是簋璧之等人,短短數年安定、應天、太丘、蘆海這幾所他親自監督的書院便培養諸生一千七百多名。而他督造的書院規章制度經聖批,在全國推廣,可以說當今大肇府監縣學皆出自其法,其門生故吏也多為地方書院山長、教授。如蘆海書院便是如此。
這老倌兒自然不能如此有理有據,但是言語也是由衷稱頌士悅、簋璧之等人,也正因為如此,再看現如今,更覺得唏噓。
所謂知微而見著,這老兒便把這長街內外說個通透,著實讓三郎憤懣不已。
原來之所以安排在臨街雅間,乃是背街那面的閣子皆不做窗戶,夏日坐在裡面實在悶熱憋屈。好端端為何如此,也是商家無可奈何。因為若是開設窗戶,那透著窗戶便是一片宅院,這些宅院一個個好似一個模子澆築出來,皆是坐北朝南,廣三十步,深六十步的院落,宅第門戶進去便是左右兩個耳房,左邊耳房有樓梯登上閣樓,這閣樓便是落在門戶上面,穿過門廳乃是小院,左右廂房連著廚房茅房,正中正房左右耳房,後牆外面便是明渠。
這老倌兒說起房舍來,還真是職業習慣,簡直是如數家珍,之後面沿著那分界線明渠擺開了三四十處宅院,皆是書院地產,乃是租售給書院學生居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