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章 使君一世經綸志,塵途雕弓落,拾遺一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承奕為時人稱之少年文膽,承公兩位嫡親兄弟以詩文與道學見長,而承奕跟隨叔父進學,才三載便有所成,及長成已經與兩位叔父齊名,所謂汝陰三承享譽一方。

承奕年二十便高中二甲進士,如今正在旌德縣作縣尉,其人才高志遠,地方雜務哪裡在他眼中,才居官兩載已經著書作策十萬言,其與黎大先生還是文友,如今二黎願意出來襄助承公,也少不得承奕這段淵源在裡面。

而由希古、萊觀與蒲擴都是進士出身,若是想走捷徑便是透過制科再上層樓,大肇修文偃武並非刻意抑制武人,而是對於文臣的選拔之細膩絕非其他國家可以比擬。

大肇選拔文臣必起於科舉,非科舉出身,能側身兩府執政的寥寥無幾,自宣宗以來更是刻意抑制僥倖,那些門蔭的子弟便是升遷至地方府監也是艱難。便是進士出身,也是一步步的熬取資歷,二甲以降皆以選人流落地方,三甲以降甚至有逡巡數載不能補闕到任的,而做了地方官,選人想要升遷轉官更是為世人稱之登天梯,其中艱難可見一斑。

其中制舉便是朝廷並不常設的捷徑,但所謂捷徑那也是於賢才中優中選優的極致,所謂制舉亦稱制科、大科、賢科,只看這別名便能看出制舉的不凡之處,所謂制科乃是君王忒下制詔,臨時設科目,比如今上登基十年來開制科三次,皆為賢良方正科,以求天下才傑之士,直諫時政闕失,裨益國家大政。

制科考試初在秘閣舉行,故而稱之為閣試,由中書、門下兩省官、翰林學士主考,閣試透過者,召赴殿試,君王臨軒親試策略,由宰執出題,詞理俱優者中選,設一二等而不取,第三等便是最上,第四等為中,第五等為下。上、中等賜制科出身,下等賜進士出身。官人中者,進一官給予升擢,而因為制科艱難,其實如今報考制科者多為在職官人,以為進官捷徑。

這時候公良吉符一旁說道,

“聽聞朝野對於制科頗多微詞,認為如今每三年便開科過於頻繁,每科取五十人也太多了些,只怕此次制科後,下次何時開科便不好說了。”

營丘潭也跟著說道,

“此事已經議了多年,如今鄉野學風濃厚,私學盛行,但是朝廷禮部試取士嚴肅,黜落者甚眾,自宣宗年間雖開設特奏名,來恩濟鄉賢,但是長年累月至今,鄉野士人已經有或出海,或陸路投奔異國他邦者,更有許多流落雜務賤業的,故而中樞諫言多開特奏名,更要惠及鄉士們!”

“這也是善舉,而且對於朝廷也大有裨益!”

敬洎如是說,

“這些走了特奏名的鄉士,凡是登了恩榜,最不濟也能做個地方文學與助教,如此也能規範私學,如今許多妄言虛語甚囂塵上,私學良莠不齊,更有許多欺世盜名之輩妄自摘解聖賢文章,便是五經經義都是千百種論調,便是這股歪風邪氣才給了這些邪教可乘之機,更是讓許多讀書人沒了風骨道德!”

“公達翁所言甚是!”

公良吉符讚道,

“因此惟公才與幼公商議,更是致函於士學士、陽制誥、宗大先生,丹正言,”

說到這裡還看向宗淑與丹修,繼續道,

“還與簋、轅、梅聯絡,更是與子淳、子行、子實諸賢商議,便是要把這五經經義會商形成正義,以為朝廷取士的綱紀,以此正人心,清道理,明是非,定大義!”

好傢伙,這麼以來幾乎是將慶康新黨及其後人傳人都囊括進來了,

“正瀾公、公達翁,惟公也是盼著二位閒暇時也參與其中,集諸賢之長,清儒學源流,善莫大焉!”

“正是如此,此等盛世,我等當仁不讓!”

公良吉符繼續說道,

“至於許多辛苦事,秉文、通叟、衡甫還要三位來領著諸位少年才俊襄助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塵途雕弓落

拾遺一丁

紅樓士

王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