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7章 困局,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戶部尚書急切道:“陛下此話當真?那突利真敢如此猖狂!”
“君無戲言!”李世民讓人出示了近來收集到的關於突利所有情報,告訴君臣道:“也就是說,突利這個人與頡利一樣,最終的目的是征服我大唐,讓我大唐成為他們的聚寶盆,這樣的一個敵人,我們不能遺留下來,讓他發展成始畢一樣的人才,必須在他萌牙的階段扼殺於無形之中。”
大唐群臣多為血性男兒,叫戰聲立刻絡繹不絕。
這個時期的唐朝尚武成風,唐兵固然在騎術上稍遜於草原上的民族,但軍備、士氣、血性、榮譽感等等總體都在草原上的民族之上,陣仗交鋒,硬拼起來,唐朝贏面是很大的。
本來掌管國庫的戶部尚書由於心疼銀子,對於戰爭他向來是抱著能夠外交解決的絕對不支援用兵的態度,而這一次也改支援李世民了,咬牙切齒的一副恨不得親自上陣殺敵的模樣。只因他與朝中重臣都知道,打敗突厥一是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後顧之憂,二來也是為了重啟絲綢之路,他管天下生計,對於古絲綢之路給中原王朝帶來的濟經效益十分驚人,絲綢之路對於大唐的重要沒有人比他更為清楚。對於絲綢之路一事他是抱著支援態度的,對絲綢之路他上記掛在心,夜不能寐,
為著當好一名出色的“大總管”,為了儘快的給大唐增加國庫,近些日子也難得的關注起了軍事,現在乍一聽說突利有可能是第二個頡利,第二個擋著財路的絆腳石,自然恨的牙根咬地死死的。
孔穎達出列道:“陛下,天下思定,好不容易才安定了下來,咱們大唐底子太過薄弱,經不過曠日持久的戰爭,臣就問您一句:這場戰爭,咱們打得贏嗎?貿然與突利夷男開戰,咱們的戰馬、糧草是否充足?軍隊能否在極短時間內贏的戰爭的勝利?”
李世民望向了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重新出列,神情十分嚴肅,一串串巨大的數字從他口中說出:“陛下,這對外戰爭比我們想象中的更要嚴峻,就拿李道宗郡王這路大軍來說,糧草的消耗數量更是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計!數餘大軍日耗糧約三千石,一月則九萬石左右。戰爭期間運糧隊兩萬多人,一月所耗之糧三萬,一個月總計消耗十二萬,撫卹陣亡將士、獎勵將士還沒有算在其中。而且李郡王是以步兵為主,要是換成了全軍皆騎的虎賁軍,以及慶州邊軍,日消耗的數量恐怕還要翻上兩翻左右。還好,虎賁將軍文武雙全,想出了那麼多的點子,不但解決了慶州大軍的供給、俸祿等支出,而且還將經驗傳到了其他邊塞。如果遠征作戰,如果戰爭持續不斷,以及運糧隊不斷的派遣,所耗糧食更多。依照估計,若出兵二十萬,且遠征軍半年不勝,我大唐將元氣大傷。”
這數字之巨大,令人震撼,滿朝一片嗡嗡之聲。
李世民也漸漸露出了驚愕的神色。
戶部尚書此刻提出這個問題,也並非是打算追究誰的過錯。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初唐最大的弊端就是人口少,經濟農業上不來。
這是限制大唐發展的最大問題。
也是導致李世民羨慕漢武帝這個富二代的終極原因。
時下的大唐不缺雄才偉略的君王、不缺大將,隨便數數都有千百名獨當一面的能征善戰之士,當然要說那種統帥大軍,指揮若定的三軍之帥,放眼初唐卻只有數人。河間郡王李孝恭、衛國公李靖、陳國公侯君集以及英國公李績,若加算上已經是皇帝的李世民,也只有五人而已。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華夏大地,人才輩出,從不缺乏統兵之將,缺的只是三軍之帥。初唐時期的六人,在歷史上已經是非常了得的數字了。漢武帝朝,武功蓋世,但能夠稱上帥才的也不過是衛青、李廣、霍去病三人而已。與此同時,唐朝是尚武的王朝,將士們是聞戰則喜,所以說也不缺少驍勇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