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2章 李世民的提點,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無利,自然不來。當今聖主在遠,孤城絕援,若不決戰,難以圖存。’”
李世民聽秦風念出了自己的話,尤其高興,哈哈大笑道:“信口而已,想不到卻派上了用場,哈哈,出乎朕之意料。”言下之意,我隨便說的話,就能讓你破敵,如果我認真起來,我自己都害怕。
秦風與李承乾相顧一眼,無言而笑。
“岳父大人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謂將突厥的習性分析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勝止求財,敗無慚色’跟是點名了突厥人的心態。因這一句,我想到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個詞兒,於是便讓人放出數千綿羊,我也想不到效果那麼好。”
李世民道:“‘勝止求財,敗無慚色’不僅是突厥人如此,草原人全部都如此,貪婪已經深入到了他們的骨髓,而這也是他們致命的弱點之一。以後,你們若是與敵交戰,不僅要明白敵人民族的特點,還要知道對方將領的缺點,朕知道劉黑闥膽小怕死,所以讓你父親與尉遲將軍殺向他的中軍,他果然棄兵而逃,也使咱們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與敵作戰,只要明白了對方的缺點,只要你膽子大、敢拼、辦法好,破敵其實並不難,當然,還要考慮地形、天氣等因素了。”
秦風與李承乾知道李世民是教導他征戰半生的經驗,軍事家的言教身傳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聽到,要知道這可是無價之寶。一個個都聽得格外認真,要知道,這來自於戰場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可不是兵書上能教得了的。
李世民說得興起,不但說起了自己過往經歷的經典戰役,還拿古今大戰來做點評,他這種深入淺出的解答,比起自行在兵書上摸索要強上百倍。
說的起勁,聽者上心,一晃間就是兩個多時辰。
“岳父,古之兵書太過深奧,一句話在不同的人來解答就有不同的答案,可像您這樣言教身傳的絕無僅有。三國曹孟德著有《孟德新書》,可惜無法傳到今天。您的軍事水平也成就不若於前人,何不結合自己生平之經歷?結合李靖、李績等將軍的經典戰例,著作不本屬於您的兵書,以傳後世呢?我建議使用通谷易懂的語言,畢竟,軍人出身的人,文學水準畢竟有限,若是文縐縐的,就沒有達到您想要的結果了。”秦風見李世民雙眼發亮,有種心動的神色,便加一把勁道:“《孫子兵法》寫成之日,就算兵聖孫武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著作成為將軍必讀的武經吧!岳父征戰數十年,寫出來的更是有依可據,說不定數十年、數百年後又是一本不弱於《孫子兵法》的兵家要訣呢。”
古人好名利,李世民如果不想名傳千秋,這是屁話。
當皇帝的人,所求者除了國富兵強、手掌大權,掃平四海,更想著為後世子孫留下點心得什麼的。
若被後人奉為兵家至寶,自己的名聲豈不是更上一層樓?
“你說得對,朕自從軍以來,縱橫天下十餘載,親身經歷近大小百戰。平日也做一些心得,只不過東一篇西一篇沒有梳理成冊,既然你也認可可行。朕從現在起就結合生平之經驗,著作兵書、政要,無論勝負成敗,皆總結經驗,歸納其中,以供後世參閱。”
李承乾聞言笑道:“父皇這個想法甚好,自古立書以遺後世者,無不是安天下,承太平,興祖業,恩萬民者,此事若成,則父皇不但武略震懾天下,文治亦萬載流芳。”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你也贊成?不過,此書非一時可立,耗時長當十餘載,短則三五年,朕軍政要務繁忙,還需乾兒相助,最好是你我共同討論編撰。你可願意?”
李承乾心中一暖,知道李世民是藉助著書之機,傳授自己他的兵政經驗,心中一暖。只聽李世民道:“朕之書房裡有朕近年來總寫的兵法政機心要,兵卷暫時有九篇,政要十五篇,且還一些百家點評,你且拿回去代朕編撰排寫,朕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