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章 東北形勢,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先機制度政策轉為封建社會,能夠吸取歐洲的科技,從而發展明治維新將國力提升,成為當時的科技大國,便是最好的例證。

劉仁軌不知秦風為何對大和國如此厭惡。不過他也有著同樣是感受接著道:“說強盜還是太客氣了,罵他們禽獸,還玷汙禽獸呢。他們出兵幫助百濟攻打新羅。憑藉強悍的戰鬥力連續攻取了新羅十餘座城池,然而他們在攻佔這些城池之後,將一切都燒殺光了,只留給了百濟一個空殼。若不是新羅的金萸信果斷的放棄漢江下游。經過周密部署。沿積漢江一線,修築了二十個的防禦工事,將漢江下游的防禦被連成了一線,方才抵禦住了大和百濟的聯軍。新羅現在受高句麗、百濟的壓迫,異常的艱難。咱們還有慶州之際,就曾有新羅人以高百濟人的名義販賣人參,不過,屬下見他膚色白皙,一副養尊處優之神態。估計他是新羅國裡重要的人物,不過屬下也未曾點破。”

“以新羅目前的危境,他們除了尋求我大唐的幫助,已經再無其他的出路。他們遲早會派人來我大唐的。到時候,我們復仇的機會就來了。”

劉仁軌看了秦風一眼,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將軍對於高句麗給予大漢民族的恥辱還真是念念不忘。

只是他也沒有說話,只是繼續向秦風說著東北三國朝鮮半島的局面。

秦風一邊聽,腦中卻在思量著怎麼樣才能為大唐奪取最大的利益。

朝鮮半島地理位置並不算是絕佳,地處偏僻,除了長白山也沒有真正的價值意義,但是他卻位於大唐的大後方,有著特殊的戰略價值。否則的話,隋唐二朝也不會為之勞師動眾不顧路途的險惡萬里遠征了。

現在大唐還有沒有遠征東北三國的心思,但只要遼東一日在高句麗手上,唐朝與高句麗就必然會有一戰。以唐朝的戰鬥風格,要打就以滅國為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鬧。不過高句麗環境惡劣,亦確實不好打。楊廣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李世民在後來也曾大舉進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戰果,奪回了遼東,攻取了高句麗十成,破敵數萬,最終因為氣候轉冷,草枯水凍,糧草不繼的原因選擇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識到高句麗環境惡劣,不可力取,改變戰術依仗奪來的遼東,以偷襲襲擾疲敵為主,消耗高句麗的實力。最終他的兒子高宗李治憑藉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蘇定方、李世績的征伐,再借助新羅的力量將高句麗覆滅。

新羅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援,越是受大唐的擺佈,他們的情況越是惡劣,越只能得依賴大唐為大唐所用。

這敵人的朋友就是敵人,高句麗是大唐的敵人,百濟與小日本坑壑一氣,那就是大唐王朝與秦風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如果新羅有朝一日求上門來,這於情於理都不能坐視不管,該幫忙的還是要出點氣力的。

至於倭奴,劉仁軌也將自己之所知全盤道出。

此時的倭奴,正處於崛起的狀態。

這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用在任何一個過渡都是不變的真理。

日本從最初的統帥二三十個部落的邪馬臺女王卑彌呼逝世之後,最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動盪,直至大和國的興起。大和國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島第一個統一國家政權。又經過權勢的更變,內部的攻伐,朝廷與地方豪強、中央大貴族各個集團間的紛爭也愈演愈烈,發生了“盤井之亂”,葛城臣、平群臣、大伴連、物部連這些豪族在鬥爭中逐一失勢。

豪族蘇我氏打敗了多有的敵對勢力笑到了最後,蘇我氏的當家蘇我馬子也因此與日本推古女皇、聖德太子形成了統制日本軍政的政治集團。

蘇我馬子掌兵權,推古女皇、聖德太子掌政權,相互之間配合默契,致使國力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先後五次派使者入隋取經,吸取了漢人的文化行政制度,使得經濟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