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3章 李淵的坦蕩,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確實你比適合的多……”
李世民心中不服。
李淵依舊笑著搖了搖頭,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我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是擁有大郎、你還有平陽這三個子女。你們都是人中龍鳳。擁有著遠勝他人的幹略能力。有子女如你們,作為一個父親,我怎能不驕傲。但你們性子各有不同,大郎性子溫和,處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據。而你性子剛烈,雖智勇兼備。卻喜歡爭強好勝,滿懷雄心壯志。至於平陽。剛直不阿,情義雙全。也是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世人得一麒麟子便足以自豪,父皇我有三位,早已知足。平陽身為女兒家,自是不論。大唐第二世皇帝毫無疑問的就在你們兄弟之間。你們都有那個才智慧力,但是我認為天下初經大亂,需要的是治理,需要的是鞏固,而不是過量的野望。你大哥有文景之能,而你卻有漢武的野望。我經過深思熟慮,結合歷代的史實得出了一個結論,你大哥更適合當太子當皇帝,因為這天下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而不是連續不斷的戰爭。你的性子太過好強,我擔心你承受不了突厥給我大唐的屈辱,而選擇憤然一戰,就像當初的楊廣。”
李世民心中一稟,想不到自己這位父親竟然將他看的如此透徹,忙道:“兒臣絕不會步入楊廣的後塵。”
“這個,我是不是應該回避一下。”一邊的秦風,只聽得心驚膽戰,汗流浹背,這種皇家秘密真是要他這外人的命。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如坐針氈。
“不必。”李淵、李世民父子異口同聲的說著,而後又相顧一笑。
李淵對秦風道:“這是我思考多年的一點心得對你也一樣有用,放在國家是國之大事,放在小家亦是治家之道。悲劇發生一次,就足夠永世難忘,我不希望後人再次上演當天的悲劇。這種事情,人家不說,不表示不知道,不說是因為害怕而已,既然發生了就不怕人說,不怕人念,人家唸了才讓我們記得更加深刻,才能引以為戒,終身難忘。”
秦風心裡明白李淵這是將他視為自己一家人了,所以不怕出醜丟面子,便也不在乎什麼。當然,他也知道李世民的為人,自然不會因此而責怪自己什麼的。
“小子,都說你聰明,那麼你就憑良心說說,這楊廣是好人還是壞人。”李淵把矛頭指向了秦風。
秦風知道李淵、李世民不需要聽假話,稍作思忖,便道:“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楊廣是一位試圖延續輝煌、維護國威的皇帝,並且一直以理想主義治理國家,但他的自負心理與官宦背景,嚴重左右了他的治國理念與方法,最終導致統治的失敗,國家的滅亡。雖然我們不能否認隋煬帝的美好初衷,但濫用民力、鋪張浪費、迷信武力、炫耀國威的做法必須予以批判。歷史上留下的關於隋煬帝的材料非常少,其中還增添了許多虛假成分,使得隋煬帝千百年來一直是昏君的同義詞。但是不能簡單地得出隋煬帝是昏君、暴君的結論。與此相反,隋煬帝開鑿了舉世聞名、澤被後世的京杭大運河,他執政時期的一系列改革,為唐朝盛世的到來做了必要的準備。隋煬帝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人物。各種歷史版本都在說楊廣惡劣到了極點,不但殺父,**庶***親妹,而且還有著佳麗三千,可事實上,楊廣根本不是好色之徒,他的女人就那麼幾個,這一點,單從他的子嗣就可以看出一二,他堂堂一代帝王,就只有楊昭、楊暕、楊杲,以及一個早夭的楊銘,而且,都是蕭皇后生的。至於女兒,也就南陽公主與嫁給李世民的楊妃而已。僅是這一點,說他**成性就說不過去。
“‘弊在當代,功在千秋’?這話說得很好。只說過而不論功,對他有失公允。”
李淵點了點頭道:“現在世人謾罵楊廣,將楊廣貶的一文不值。主要還是亂世時,諸侯為了鞏固自己的名望,讓百姓擁護而惡意散佈的一些根本不屬於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