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抗倭第一人,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嘴臉,大唐已經看在眼底,想要再次從大唐手中取得好處,那是痴人說夢。
雖然現在突利的實力已經超越了頡利許多,可頡利的勝算還是很大的。
這一點也不只是秦風,劉仁軌、馬周等人也執同樣的看法。
這幾位軍略、政治都有一手的人才,在秦風麾下得到了磨練,也漸漸展現了軍略上非同一般的天賦。
因為手中握有一支最新建立的突厥情報網,對於突厥的近況極為了解,也在戰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突利好比一個青年人,青年人年輕氣盛,朝氣勃發,而頡利就如一個老者。青年人憑藉著自己的優勢,暫時戰勝了老者。但是老者也有自己的優勢,他確實不及青年能打,可他活得長活得久,認識的朋友多還有兒女相助,一但將這些力量聚集起來,青年人就不是對手了,突利的勝是一時的。”
劉仁軌的分析正中要害所謂患難見真情,在這個時候依舊願意跟隨頡利的大多都是真正的忠勇之士,都是可以倚靠的骨幹,也是頡利常年累積下來的力量。而突利因為得勢,獲得大部分部落的支援,這其中大多是牆頭草,風吹兩頭倒的存在。突利能夠保持一定的優勢還好,若遇到一定的劣勢,這些牆頭草勢必會動搖,從而造成內部不穩。
比消耗拉鋸,突利永遠別想贏得了頡利。
儘管突利有所改變了,可他太想當然了一些。
整合各支自主性極強、沒有軍紀的軍隊為一體,不花大量的時間,根本不可能完成得了;可是,突利沒有這麼做,並在朱昌的慫恿下,以戰爭的方式來消耗各部實力,等大家回過神來,如果還是處於與頡利僵持,或者大敗,那麼突利就危險了。同時,頡利這隻草原上的狐狸,也不可能給突利時間。
事實上,頡利也在爭取時間,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裡打敗突利,否則,拖的時間長了,對他是百害而無一利,首先,突利的軍隊會在實戰中得到成長,將會給他再次一統突厥造成極大的傷亡;其次,大唐這個強大的機器會成長到他無法匹敵的高度。真要這般,那頡利將再無打贏大唐的希望。大唐與突厥是不可能和平共處,這一點三方及至四方勢力都心知肚明。
大唐同樣在爭取時間發展經濟,因為打仗花的都是錢,沒有錢,又如何供養強軍呢?
唯有經濟實力處於輾壓一切的境地,才能保障源源不斷的大勝。故而,大力發展經濟是朝堂上的共識。
秦風在狠抓經濟的同時,也不忘練兵。
瞧著根基已成的邊軍,秦風決定開始訓練他們的殺敵戰技。
有了士氣、體魄、意志、戰力的他們,可以接受進一步的強化練習了。
一群好兵,離不開一個好的將軍,同樣的一個好的將軍,也離不開一群好兵。
秦風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取得輝煌的戰績?
久經戰陣的虎賁軍是決勝的關鍵,其次才是秦風設定的計謀。如果當時秦風手上握得是數倍於虎賁軍的邊軍,給他十個膽子他也不敢那樣玩著高度危險的戰術。
出色的戰術,往往更是考驗將士所擁有的戰鬥力,需要好的將士才能夠執行發揮出來。
當時邊軍的戰鬥力,遠遠還達不到要求。所以,秦風在想著針對突厥軍的各種戰術、各種陰謀詭計的時候,第一個反應便是軍隊的戰力、意志能否勝任。
這是李世民、李靖這兩大軍神,再三強調的軍事常識:依照兵卒的能力決定計策是成功的關鍵,因為再好的計策也需要人來執行,不然的話,當計策的難度超出兵卒的能力範圍之時,也會成為一個爛的不能再爛餿主意。
簡而言之,就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所以,繼續挖掘軍隊的戰鬥力,現在是秦風在突厥內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