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3章 抗倭第一人,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突厥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這一次,交戰雙方都在試探著彼此,交戰時都是有所保留,相對而言,頡利要比突利打得謹慎得多,因為他的敵人除了突利,還有一個虎視耽耽的大唐王朝。他曾經給李唐王朝帶來的恥辱,頡利也知道他與大唐是不死不休的結局,根本就沒和解的可能,唐軍不動手,是打算在他與突利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出來收拾殘局,故而,頡利連使者都懶得派出。

與草原上的熱鬧相比,大唐則安靜多了。無論是朝堂,還是地方上,都在竭盡全力的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朔方也是一樣。

得到突利的耕牛,秦風便按家庭的方式,把牛發放到了朔方百姓手中,並一一登記在冊,不過,這是有條件的發放,三年內,如果一個家庭增加兩個孩子,那麼,耕牛則屬於該戶人家,如果不生或者只生兩個,那麼,官方將耕牛退回,百姓且要上交一定的租金。為了給大唐添丁進口,秦風也是蠻拼的。

據說李世民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不但大笑的叫著“有趣,有趣”,而且也將此項政策跟進,推廣到其他地方。

***************************************

草原上幹架,熱鬧異常。

朔方的秦風、慶州的李靖、代州的李績得到了李世民的嚴令,讓他們在雙方決出勝負前,絕對不能插手。

明眼人都知道,這聖旨針對的是秦風,李靖、李績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他們現在安分得很,特別是在邊境的李績,他不但沒有用兵,反而將軍隊遠遠的撤離前線,彷彿在告訴交戰雙方:你們放心打吧,我不干涉你們。

秦風,本來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兵,有了聖旨後,便“宅”在了朔方,安安心心的與馬周學習起政務來。至於蘇定方這支奇軍,根本不用秦風擔心,蘇定方在大漠深處,把那馬賊事業發揚光大、風生水起,在黑吃黑的過程,其實力不但沒有弱化,反而在吞併其他馬賊中不斷得到壯大。

或許是受到蘇定方的刺激,秦風麾下諸將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在加強軍事訓練,經過大半年多的努力。秦風確實邊兵計程車氣與戰鬥力已經提起來了。但是一支強兵的鑄成,不是光靠士氣就行的。邊軍荒廢了好幾年的時間,想要短時間將這空缺彌補回來,是痴人說夢。一支鐵血之師的形成,絕非易事,若那麼容易鑄就,滿大街都是強兵勁旅了。

前幾戰役邊兵表現的確實不錯,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戰術性的壓制以及虎賁軍老底子的存在,他們才是真正決定身負的關鍵,邊兵所佔據的作用並不大。

而以後,與頡利或者突利打起來的話,比的就是明刀明槍的硬幹,沒有半點虛假。

秦風有自信取勝,但是決勝出來的突厥軍絕對不是弱者,到時,邊軍即便獲勝了,也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

這打仗沒有不死人的,但是目前大唐的戰略是看著狗咬狗。如果秦風傻乎乎的拼著被狗咬的風險,先將狗打死了,要是好戲看不成,且壞了大局那就得不償失了。

如李世民與諸多頂尖人才的觀點一樣,秦風對於突厥內鬥的勝負也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他最終會敗在頡利的手上,就如強勢的吳王夫差會敗給越王勾踐,坐擁四洲地幾乎問鼎一半大漢江山的袁紹會折翼曹操手上一樣。頡利在關鍵時候的隱忍退讓所展現出來的魄力與突利在得勢之後,妄自尊大,有著鮮明的對比。

若突利在滅了頡利在與大唐翻臉,這個同樣可以理解。

利之所在!

大唐突厥不論如何都不可能成為相互依賴的盟友,但是突利現在還沒有滅了頡利,只是佔據了一定的優勢上風,便讓眼前的利益給迷住了理性,開始與對他幫助極大,一手將他扶持起來的唐朝討價還價。那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