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9章 &ld;軍神&rd;出山,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果如李世民算計的一般,得知唐王朝支援榮留王,淵大祚慌神了。一直以來他根本不將榮留王放在眼底,打算先清掃榮留王的勢力之後,在出兵遼東,一統高句麗。但榮留王卻跟唐朝拉上了關係,這意義就大不一樣了。
唐朝的實力,加上榮留王正統的地位,足以將他一舉掀翻。
投降,這不可能。
榮留王要的是他的命,一投降,什麼都沒有了。
淵大祚見李世民暫時只是口頭支援榮留王,還沒有出兵的意思。當即派心腹入唐,表示臣服之心,同時也出兵遼東,打算在唐朝未行動之後,滅了榮留王,以防止榮留王藉助唐朝之力坐大,反敗為勝。
榮留王得知淵大祚出兵,也慌了,論實力,一半淵大祚的實力都不到,不得已只能求助於支援他的唐王朝……
淵大祚的示好,榮留王的求助!
李世民給了模稜兩可的答案,他左右逢源,一面暗示淵大祚不會出兵,另一面卻在給榮留王定心丸,讓他們拼鬥個你死我活。
當然他也不是真的不管,在唐朝出兵之前,保住榮留王,不讓榮留王被淵大祚滅了,也是驅狼吞虎的關鍵。
榮留王雖說實力遠不如淵氏,可是他還有一張王牌沒有打出來。這張王牌就是在軍中有著不如凡響影響力的高句麗軍神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
在高句麗人的心目中如同救世主一般,近乎尊為神的人物。
也是因為他,高句麗免除了滅頂之災。
那一年隋煬帝楊廣出動百萬雄師征伐高句麗,前前後後橫亙一千餘里。面對隋朝的大舉來襲,高句麗王高元把全國的軍隊都集結到了遼東,決心與隋朝奮起一戰。
隋軍攻打遼東不下,楊廣決定兵分三路:他兵多將廣,欺負的就是高句麗兵少將寡。留個六十七萬主力繼續留在遼東,圍攻遼東城;大將軍來護兒和周法尚統領江淮水軍從海路進攻平壤;大將軍宇文述率三十萬大軍越過遼東諸城向鴨綠江挺進,與水軍南北夾擊平壤。
這一下高句麗懵了,也慌了。
高句麗的主力精銳都聚集在遼東,平壤哪裡還有實力抵擋隋朝水陸將近四十萬的大軍?
乙支文德便在這時,橫空出世,看破了隋軍後勤不濟的弱點,以誘敵深入的戰術送給了隋朝七場大勝,拉長隋軍戰線。然後詐降逼退隋軍,緊接著一把大水將三十萬隋兵衝的七零八落。高句麗軍主力從天而降,向隋軍發起猛攻。飢腸轆轆的隋軍根本無力再戰,各軍一觸即潰,落荒而逃。撒丫子狂奔數百里,直到鴨綠江邊才擺脫了高句麗軍的追擊,渡過鴨綠江的三十萬大軍最後只剩兩千七百人逃回遼東,軍械物資損失殆盡。
敗得太慘太徹底,楊廣不得不放棄遼東城,下令退兵。
隋軍一百一十萬大軍,打兵力消耗,高句麗怎麼樣也拼不過。
乙支文德一舉葬送了三十萬隋軍,對於形勢佔優的隋軍是致命的。
故而整個高句麗對於主導薩水之戰,一舉扭轉戰局的乙支文德敬若神明,以至於有了高句麗軍神,高句麗救世主的稱號。
乙支文德因為年邁退隱,正巧在國內城休養。
但因乙支文德出自寒門,一直被高句麗的世家大族所排擠,早早就退出了高句麗政治舞臺,而其中功勞最大的無疑就是如日中天的淵氏了。只不過乙支文德淡出的時間太久,榮留王竟然將他給忽視了。
經國內城城主高慧真提起,退守國內城的榮留王不顧天色已晚,在幾員親隨的護衛下,即刻幾快馬加鞭的趕往城西。
乙支文德的府邸院大宅深,這上了年紀容易嗜睡,早早就休息了。
榮留王找上門來,乙支文德讓兒子叫醒方才瞭解事情經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